-
清代岭南客家词人综论
-
作者:范松义
期号:第1期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客家 词
-
描述:清代是岭南客家词发展的重要时期。清代岭南客家词人共计7位。其中吴兰修词情思浓郁,缠绵深婉,成就最高。黄遵宪词苍凉悲慨,亦有一定成就。其他词人总体水平不高,但亦有佳作。吴兰修、黄遵宪等与岭外都有词学交流,这对于扩大客家词甚至岭南词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词学意义。
-
客家民俗中的越、僮之风
-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百越 民俗
-
描述: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历史上是土著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因此,客家民俗曾受到百越民族及其传人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服饰、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节日、杂俗等方面论证,说明:客家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岭南百越文化,曾对南方汉族各民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
客家民俗中的崇文重教观
-
作者:钟晋兰
期号:第8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俗 崇文重教
-
描述:客家是个形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由中原南迁汉族与南方畲族等土著民族融合而成的族群。本文重点阐述了传统客家社会宗族合力创族学、设学田之俗,进而分析了客家人的崇文重教观念在民间信仰、居住建筑及装饰、民间熟语与童谣儿歌及其它民俗方面的表现。
-
“客家研究”反思:以太平天国与客家的崛起为话题
-
作者:张英明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客家 太平天国
-
描述:本文说的“客家”,不是对世间客居人群的泛称,而是一种学术专名,用以特指历史上在赣闽粤边区化育成型的汉族新兴民系。客家学大师罗香林曾经指出:“客家是五代后新兴的民系,自赵宋至元,为婴年时期,自朱明至清初,为童年时期,自嘉道至现年,为少年时期,……嘉道以后,世局日
-
以区域观点为运用的客家研究回顾(1960-2010)
-
作者:洪馨兰
期号:第33期
来源:高雄师大学报.人文与艺术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区域观点 人类学
-
描述:首先讨论华南客家研究兴起的原因,然後采用几个重要的区域研究取径整理当代客家研究的某个思潮切面,包括经济地理比较、祭祀圈、社会人口比较、区域文化变异,以及移民、侨乡与文化变迁等。同时,本文也透过耙梳
-
试论赣南客家岁时体育的文化特征
-
作者:曾斌
期号:第13期
来源:科学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体育 文化特征 赣南 客家
-
描述:赣南客家岁时体育作为客家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是赣南客家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运用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赣南客家岁时体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赣南客家岁时体育具有鲜明的民俗性、继承性、节日娱乐性、时代性、宗族性、实用性等特征。此外,赣南客家岁时体育还对推动现时代的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
客家民间美术的地域之养与民俗文化内涵
-
作者:罗奋涛
期号:第17期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美术 地域 民俗文化
-
描述:客家民间美术根植于客家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作为客家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客家民间美术融入了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它以客家民俗文化活动作为的创作基础,而客家民俗活动又以客家民间美术为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融汇交织。
-
试论客家宗族生成的认同心理
-
作者:陈志平 钟国芳
期号:第2期
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理认同 客家 宗族文化 生成
-
描述:传统的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是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结合家谱、家训、族规,从客家宗教制度的形成与特色入手,分析传统的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进而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社会的影响。
-
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分析
-
作者:王泽巍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文化 显性特色 隐性特色
-
描述: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十分注意寻找和发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客家文化的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
近现代客家学术史研究
-
作者:谭元亨 刘小妮
期号:第7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学术史 研究
-
描述:自徐旭曾《丰湖杂记》至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历近200年,客家学术研究由自在到自为,从自辨到自立,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进程。在今日客家学日益成为显学之际,追溯这一历程,自是非常必要,有利于推动这一学问的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