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客家人的迁台及在北台湾的在地化:以台湾的蕉岭籍客家人为例
-
作者:罗传厚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省 客家人 人口迁移 六堆客家 北部地区 移居路线 族群关系 地区整合 科举考试
-
描述: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迁居台湾的客家人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将刘国轩及其部属。而影响较大的是台湾南部的“六堆客家”。所谓六堆,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同一语言、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的居住区域,起源于守卫乡土的义兵组织。
-
台湾福佬文化圈的五营文化景观及其流变
-
作者:吴进喜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台湾省 文化圈 历史流变 民间信仰 文化元素 人类世界 玉皇大帝 组织体
-
描述:可能入侵的魑魅魍魉的能力。这些由各个村庄主庙(简称庄庙)主祀神明指挥的神兵,一般都被编排成东、西、南、北、中五个营,各营分别再由一名元帅率领,或集结于庙中,或分头驻守于外,称为“五方”或“五营”。[第一段]
-
微记录四则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1955年,20岁的苗果客家女子刘慕沙离家出走,和外省兵朱西宁远赴高雄风山,携手同奔文学前途他们的三个女儿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以及女婿谢才俊均是写作者,汇成了台湾文坛的“文学家族”。
-
民俗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关系——以潮州市意溪与枫溪两
-
作者:石中坚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潮州市 地域经济 不对称关系 意溪镇 枫溪镇 游神民俗 社会文化特征 社会变迁 经济发展
-
描述:潮州市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地域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下辖有两县两区,总人口240多万,200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307亿元,年出口创汇11亿美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事业也得到了重视。潮州市旧城区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受到较好保护,城市环境宜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
电影【一八九五】与原着《情归大地》比较
-
作者:刘玉娇
期号:第22期
来源:育达科大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一八九五】 《情归大地》 乙未抗日
-
描述:用最原始的刀、枪、棍、棒为武器,加上粮草不足、後继无援及
悬殊的人数比例下,仍义无反顾毫不退缩地浴血抗战,直到最後的一兵一卒,英
勇的事蹟惊天地泣鬼神。电影和小说在呈现此段历史故事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不管是在故事的铺陈、情节、主题乃至人物刻画等均存在蛮多的差异,这也是本
文尝试金作比较分析之处。
-
心灵归巢:一个历史教师眼中的客家围屋
-
作者:夏辉辉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历史教师 中学 历史教学 民居建筑物 公民社会
-
描述:金兵南侵、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横行,一次次的战乱、一次次的灾荒、一次次的背井离乡、一次次的流离颠沛,使原居于中原的汉人辗转迁徙到赣闽粤山区,与当地的土著交流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汉民族的特殊民系,粤东、闽西、赣南一带是客家基本住地,而他们曾经的居所引起了后人无数的惊奇。被这惊奇牵引着,我们谋划已久的自驾考察小组,终于在2006年"五一"长假成行了,目标正是粤东和赣南的客家围屋……
-
写不尽的故乡情
-
作者:沈均
期号:第3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山区 故乡 家乡 武工队 参战 革命 红军 河湾 修养 社学
-
描述:沟通南北。办学是沈氏的第一桩要事,先人创办的仁川社学(现南塘小学),校史近200年,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的优秀儿女不胜枚举,遍布全国,已成为各条战线的排头兵和祖国栋梁。八年抗占期间,沈家儿女纷纷参战打
-
城里城外话不同:论赣州地区西南官话方言岛的形成
-
作者:刘蕾
期号:第20期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 西南官话 方言岛
-
描述:由于古时战乱频仍带来了人口骤减,加之后来使用西南官话的广西狼兵入驻和王阳明对官话的推动,导致了赣州话的形成.
-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
作者:曾慧
期号:第1期
来源:岭南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发展私营经济 第二次革命 国家资本主义 生产力发展水平 农业合作化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责任制
-
描述:,是工业化对农业的要求。第三,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第四,是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形...
-
青春断章
-
作者:范剑鸣
期号:第6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工农群众高呼呐喊,你多么快意地感受一个时代的开始,一种政权的开端。 11月7日,对于红军,对于苏区人民,那肯定是个无眠之夜。你还可能会和战友讨论一些值得推敲的细节:全国性的新生政权,全国性的“一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