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山歌的生话情趣
-
作者:逸文
期号:第10期
来源:歌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中国民歌 客家人 劳动人民 乐段 传播 川滇 华彩 闽粤 山区
-
描述: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中最为浓清、最为放达、也最为卓越的歌种。其传播面之广,影响之大,也是别的民歌所望尘莫及的。甚至可以说,一部中国民歌,最华彩的乐段,也就是客家山歌,东至闽粤,西至川滇,都可以听到耳熟能详的客家山歌的曲调。客家山歌就是客家人聚居的广大山区、乡村农民大
-
河源:山区的旅游业突围
-
作者:徐智慧
期号:第23期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旅游业 河源市 广东省 千岛湖 客家文化 客家人 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 环保任务 生态旅游
-
描述:河源在广东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地级市,当其他地方抢先发展工业时,河源由于交通不便,只能是静静旁观。但工业落后的好处是,酸雨跟这个城市无缘,万绿湖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客家围屋矗立在乡村未受打扰,遍布山野的温泉池不过是孩子们嬉戏的场所。这些质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让河源具备了优秀旅游城市的秉赋。
-
论张资平小说对客家婚俗与人性的省思
-
作者:崔向敏
期号:第9期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资平 小说 客家婚俗 人性 反思
-
描述:张资平的小说不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揭示出乡村婚俗压抑人性、阻碍婚姻自由的一面,而且从遗传学、基因学角度着眼,将其背后所隐藏的"非科学"、非理性一面也加以冷静剖析。张资平独特的生活经历不仅使他的小说对客家婚俗的反省充满了浓郁的科学意识,而且使他的交织在民俗反省中的人性剖析更为冷峻深刻。
-
清代台湾客家六堆义民的评价问题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台湾地区 客家义民 历史评价
-
描述:在准确界定清代台湾客家义民身份的前提下,探讨了清代台湾客家义民的历史评价问题,批驳了近年来台湾某些人提出的客家义民“依附官府镇压起义”,“义民不义”之类错误观点,阐明清代台湾客家义民是乡村团结自保的民间武装,其首要的第一位的任务是保卫家园,在历史上起到稳定地方秩序的作用,是保护社会安定的力量。
-
论传统市镇的早期现代化及其困境:以赣南筠门岭镇为例
-
作者:肖国祥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早期现代化 市镇 传统 现代化转型 赣南 西方资本主义 区域经济环境 近代中国
-
描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开始步入了艰难的社会转型期。作为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传统市镇也开始了其早期现代化转型的历程。但由于地理区位、区域经济环境、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市镇的现代化转型并不是同步的,而且在不同的区域也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就研究现状而言,
-
广东 梅州围龙屋申报世遗 有望成客家文化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围龙屋 梅州市 保护区 广东 申报 西方文化 古村落
-
描述:位于梅州市梅县南口镇——桥乡村被誉为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现存有围龙屋、横堂式、九厅十八井、杠式等各式古围屋98座,其中40年代前建造的有80多座,其中民居不乏结合了当时初入中国的西方文化。
-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东源县走出一条生态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大经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东源县 生态环保 发展旅游业 度假旅游产品 新路子 旅游发展 生态保护区 资源优势 旅游区
-
描述:山清水秀的东源县是一座年轻的充满生机的新兴旅游城市,境内满目青翠,绿水长流,空气清净,环境优美,孕育了丰富诱人的自然及人文等旅游资源,被誉为东江河畔的绿色明珠。近年来,东源县积极实施旅游旺县战略,以万绿之源、乡村画卷为主题,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客家文化资源优
-
亮出客家民俗文化品牌
-
作者:徐丽芸 叶伟贤 黄全星
期号:第2期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在赣州南部的龙南县乡村,一座座客家围屋璀璨亮丽。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了伟大神奇的建筑,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客家文化浓缩了客家人的精神需求,意义深远。为打造"客家龙南",建设"客家名城",近年来,龙南县竭力保护和开发客家民
-
客家研究院2012年大事记
-
作者:嘉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大事记 研究院 社会管理模式 学术研讨会 文化资源 传统宗族 学术报告
-
描述:一月5—7日,肖文评参加政协梅州市六届一次会议,提交《充分利用客家传统宗族文化资源,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议案,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二月5日,房学嘉应邀出席大埔县政府主办的“张弼士学术研讨会”,并作《关于开发张弼士故居旅游文化的思考》学术报告。
-
运用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践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
-
作者:曹小铃
期号:第1期
来源:新时代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校的艺术教育实践,通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我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建设,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在原有的艺术类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摄影摄像、客家提线木偶、诵读与表演、手工与绘画、阅读与写作、舞蹈、器乐、泥塑、电脑等十几个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