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西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
作者:过伟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通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印记 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民俗志 故事集 旅游景区文化含金量 中华情人节
-
描述:鲍姑像。梧州打造七夕“中华情人节”品牌,如鸳鸯江、江水夜浴、情人花、情人食品、情人饰品礼品等,总之,无限商机在民俗。
-
谁是下一个火炉?
-
作者:刘俊升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火炉 吐鲁番 热点 热浪 词汇 客家人 景观 木卡姆 频率
-
描述:。新疆的木卡姆、雪顿节的藏戏、理塘的赛马会、石宝山的歌会,以及客家人的水龙狂舞。为此,是这一切给了我们开始的理由……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福建连城培田古村落
-
作者:李浈 雷冬霞
期号:第8期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聚居地 山水环境 古民居 培田 客家人 古村落 题额 福建连城
-
描述:环绕;众多古民居鳞次节比,房内雕梁画栋,楹联题额精美异常。2培田的兴衰元末吴姓第一代即八四公,为避战乱至培田,元代以前,有林、谢、赖、魏、江、黄、吴(非现在培田吴氏一脉)等多姓人氏居住。但自元代起,这些姓氏居民逐渐外迁或式微,最终成为现居吴姓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
-
《应用汉语教程》学习指要
-
作者:劳毅
期号:第5期
来源: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语教程 体态语 地域变体 书面语 北京语音 现代白话文 会话含义 应用文科专业 “把”字句
-
描述: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转换快;书面语和口语关系复杂;地域变体丰富。现代汉语内部构成成分主要特点为:语音、语义、语法、浯汇单位一体化。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变体 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
-
赛夏方言的比较词汇
-
作者:Paul Jen Kuei Li
期号:第2期
来源: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三节。第一节略述赛夏语两方言的地理分布,过去的调查情形,以及两方言的差别。第二节是语音描述,在音韵系统上赛夏语有四个清塞音p, t, k, ?,三个鼻音m, n ŋ,三个清擦音θ, ∫, h,三个浊擦音
-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素质教育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 记者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 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精神家园 客家山歌 山区建筑
-
描述:下来。果然.消息传来.土楼群里一片欢腾,爆竹暄天.挂着守护精神家园,共享文化遗产标语的气球腾空而起。乡亲们高兴地唱起了客家山歌。两天之后.这里还举办了首届福建土楼文化节,嘿嘿,我可是来对了!人家对土楼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一定充满好奇与向往吧,现在就跟我来.好好领略一番南靖土楼的风采。
-
明清时期宁都地区的佃农抗租活动
-
作者:许怀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佃农 客家研究 社会经济关系 清代中期 明代中期 时空范围 历史事件
-
描述:、石城三县列为“非纯客住县”(见《客家源流考》第四节);而现在的一些客家论著中已将它们升级为“纯客县”。本文不对宁都等县是否“纯客县”问题进行讨论,只探索这里社会演进中的“重头戏”。[第一段]
-
群鲤嬉春,跳过龙门
-
作者:苏汀
期号:第1期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人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同时,人们还把鲤鱼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在汉族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活动中,人们用舞鲤来迎新岁、贺新春、闹元宵,对新的一年、新的岁月寄予美好的期望。 据《隋书音乐志》载:“鱼化
-
俏花灯里面的学问
-
作者:姜堰
期号:第6期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节 俏花灯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
描述:,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非常热闹,夜夜笙歌,通宵达旦,赏灯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唐朝时,因四海升平,经济富庶
-
谈谈阅读教学中的“伪对话”现象
-
作者:石冬梅
期号:第4期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堂阅读教学 “对话” 语文课堂教学 “沟通” 课程改革
-
描述:它们的特点。”于是这堂语文课就成了一节由资料堆积起来的汇报课、展示课。 语文课上,文本理解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课堂对话教师应自觉走进文本,更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绝不能进行弃文本于一旁的“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