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族际关系变迁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肆应:以西湖溪流域聚落为
-
作者:黄丽生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苗栗 西湖溪流域 客家宗族 族际关系
-
描述:,少部分留下定居并且融入当地村落活动而逐渐客家化。说明光复后的外省人与客家宗族之间,呈现出“离散与聚合”对比鲜明的族际关系,反映宗族社会对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强大优势与稳定地位。
-
粤闽赣客家文化生态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作者:钟声宏 黄德权
期号:第2期
来源:人文地理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生态位 生态效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
描述:的,且客家地区处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湘楚文化、赣文化、江浙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包围和竞争之中,处在各种文化的生态界面上,是山区各种文化生态因素综合形式的多维相空间组合,最后,提出了保护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与弘扬客家优秀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惠东县飞鹅岭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
作者:何海清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园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飞鹅岭森林公园 地方特色
-
描述:从惠东县飞鹅岭森林公园入手,阐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并运用城市景观设计和生态学理论,结合当地实际营造一个具有客家文化主题、充满人性化、集生态与童趣于一体的城市游憩空间。
-
兼容并蓄 粤韵生辉——以松园宾馆西区改造第一期工程设计为例
-
作者:何穗欣
期号:第9期
来源:规划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兼容并蓄 山水园林
-
描述:松园宾馆西区改造第一期工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古典园林文化和现代园林文化的特征, 以岭南客家围屋和岭南式庭院的风格为主线, 把各节点的景观与建筑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和谐、舒适、质朴、宁静为本的山水园林空间。
-
梅州市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
作者:罗迎新
期号:第4期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城镇化 问题 对策
-
描述:重要载体,是创新“生态梅州”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文化梅州”的孕育温床,提出了梅州市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包括制订城镇发展规划;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建立城镇体系;创新城市管理制度,实施“经营城市”策略;重视文化遗产承传与保护,塑造客家民居建筑风貌特色等.
-
粤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美
-
作者:傅志毅 王亚
期号:第2期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 客家 传统民居 建筑美
-
描述:粤北客家传统民居是具有强大防御功能与独特审美特质的客家聚居建筑,其建筑美体现在建筑选址的自然和谐之生态美,建筑肌理的天然质朴美,建筑的造型与空间组合美,建筑装饰的伦理教化美。
-
民俗学学科本位与跨学科对话座谈会纪略
-
作者:杨树喆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跨学科对话 民俗学 学科本位 座谈会 文化研究 “国家与社会” 民俗事象 碧霞元君信仰 民俗志 维吾尔族
-
描述:认为,五位博士候选人的学位论文:《一个客家村落的家族与文化——以江西富东村为个案》(刘晓春)、《民间故事的伦理道德观——耿村故事的例子》(周福岩)、《碧霞元君信仰与北京的香会组织》(吴效群)、《文化
-
游客对北埔传统聚落之文化游憩属性与场所依恋关系之研究
-
作者:谢宗恒 侯锦雄 郭彰仁
期号:第4期
来源:户外游憩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游憩属性 场所依恋
-
描述:以实质的商品贩售?主轴,如饮食、擂茶、柿饼等,而体验消费之方式如民宿、深度解说较?缺乏。本研究亦提出相关观光发展与保存聚落景观之建议:1.旅游发展应从?实性的空间体验来描述北埔特殊客家文化的历史传承,以
-
打造粤东侨乡特色旅游带的思考
-
作者:雷近芳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侨乡 旅游资源 整合 模式 途径
-
描述:粤东北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侨乡和粤东南潮汕侨乡由韩江串联,旅游资源丰富且联片成带;城际地缘与历史文化渊源密切深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深具互补性;粤东各市已经展开合作,但城际旅游联动互利方面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粤东侨乡特色旅游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整合资源集聚优势、突出侨味打造特色。
-
闽西客家民居基本形制
-
作者:杨少波
期号:第6期
来源:南方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客家 民居形制 堂屋式 九厅十八井
-
描述:从大量闽西客家民居实例分析入手,以其文化为依托,研究闽西客家民居以"中庭型"四合两堂为原型,逐渐演化成"九厅十八井"堂屋式建筑的过程,并分析空间构图中心及其在构造上的独特做法,揭示其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一脉相承,及与自然环境、风水观念的协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