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播与权力控制:从传播学的视野看客家文化特质的形成
-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特质 文化传播 客家源流 权力控制 传播学 客家文化 中原文化 基础性研究
-
描述:此基础上,运用文化传播的理论,从文化传播与权力控制的角度,分析中原文化在客家文化特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论黄药眠小说《李宝三》的文学史意义
-
作者:林分份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宝三》 乡土小说 异域情调 地方色彩
-
描述:对方言土语的运用,则开启了40年代“华南方言文学运动”的先声。作品所展现的李宝三身处困境之时“对于运命的挣扎”及其人性的光辉,大大超越了众多现代乡土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
浅谈书法艺术在传统客家民居中的应用
-
作者:陈焕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法 传统民居 装饰
-
描述:传统客家民居的建筑糅合了书法的轴线、布自、结体等概念,并把书法艺术充分运用到门楼、堂号、楹联、花窗、隔断、屏风等领域,起到一定的装饰和教化作用。
-
凉水井客家话亲属称谓词研究
-
作者:闵卫东
期号:第10期
来源:时代金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凉水井 客家话 亲属称谓词
-
描述: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四川省成都市十陵镇凉水井(原属华阳县)客家话中的亲属称谓词,建立凉水井亲属称谓词表。并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凉水井客家话亲属称谓词60年前后的变迁,以及凉水井客家话亲属称谓词与中国传统亲属称谓词的关系,探究社会历史因素在凉水井客家亲属称谓词系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
龙门农民画:产业化路上“跳龙门”
-
作者:毕中林 黄克锋
期号:第4期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画 产业化 龙门县 民间艺术 创作者 理论体系 艺术特色 县政府 人才培养 政府部门
-
描述:,吸收和继承了民间的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创新地运用了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这种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
-
桂东客家“二月二”节
-
作者:吕红艳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贺州 客家 “二月二节”
-
描述: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内涵十分丰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对桂东客家地区———今贺州地区二月二习俗的内容、特征展开初步探讨。从中发现桂东客家二月二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系的特征,并具有较大的节日、饮食文化等民俗旅游开发价值。
-
海外客家华人的思想演变:从族群认同到民族国家意识——以爱国
-
作者:杨君 杨瑞虹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文虎 族群 民族国家 海外客家华人
-
描述:本文通过对胡文虎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经历的展示,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的方法,分析胡文虎如何从族群认同上升到民族国家意识,目的是通过对胡文虎的个案分析来展示20世纪上半叶海外客家华人的思想演变过程,以期对客家族群有进一步的了解。
-
落水的黑夜
-
作者:迷幻列车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大观(非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全息 空间 自然 眼睛 蜡烛 大脑 清晰 暗物质 鸡皮疙瘩
-
描述:关于歌者的文案上有这么一段,精准而到位地概括了这位40岁才开始创作的客家女歌手——罗思容。而与别人对土地的情感不同的是,罗思容在唱出自己一方先辈沃土时,经常运用另一个土地的音乐语言——来自密西西比流域的黑人布鲁斯。
-
近20年汉语方言学学术活动述评
-
作者:詹伯慧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汉语方言学 方言语法 方言研究 连读变调 学术活动 客家方言 学术研讨会 闽南方言 香港中文大学
-
描述: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从汉代扬雄(53BC—8AD)的《方言》算起,已经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而运用现代语言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调查方言、研究方言,从而建立起现代汉语方言学,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迄今只不过70来年的历史。从20年代到40年...
-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唱腔风格探析
-
作者:黄文杰
期号:第6期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 唱腔风格 演唱 the traditional Hakkas folk songs in northeast Guangdong province singing style singing prac tice
-
描述: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唱腔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本文试从客家山歌的运腔、装饰音腔、衬词运用等方面入手,结合两位民歌手的演唱特点,探讨粤东北客家山歌的唱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