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
作者:胡小红
期号:第3期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屋 建筑特征 传统文化 文化特色
-
描述:近年,随着建筑设计与规划理念的突变与解构,我国建筑的地域风格正在消解,建筑特色正在消失,建筑风格趋于千篇一律,建筑文化危机四伏。以客家围屋建筑对象,试图归纳其基本特征,解析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特色,这对客家建筑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
画栋雕梁 意醉心迷:赣南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鉴赏之一
-
作者:李禾丰 李艳
期号:第2期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屋 装饰艺术 赣南客家 客家民居 客家人 客家民系 建筑装饰 文化内涵 建筑设计 民居建筑
-
描述: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无论是传统的石雕、砖雕还是木雕,都给人以淳朴自然的美感,形成高雅的艺术格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
-
水里的空间:论广东客家围龙屋半月池的建筑文化
-
作者:李杰玲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半月池 风水思想 建筑审美 实用价值
-
描述:相信有水即有财;半月池倒影围屋,并与屋后青山相互辉映,虚实对称,具有建筑美学上的建构作用;半月池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火灾的灾害损失,池中还可养鱼植莲,池水还能方便灌溉,调节气候.
-
岭南客家围龙屋保育开发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以梅州市侨乡村为中
-
作者:吴静 王玉婷 罗楚楚
期号:第32期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梅州 侨乡村 香港
-
描述:鉴,其运用以地换地、创意开发、与社会组织合作和文化品牌传播等经验能为解决古围屋村落的保护开发问题提供启发。
-
广东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民居建筑“风水”观:以围龙屋为例
-
作者:罗迎新 王彩莲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民居 围龙屋 “风水”观
-
描述:、天地人合一圆天地阴阳和谐;从地理学角度来审视围龙屋建筑"风水"观,具体表现为选址上做到崇山拜水,布局上讲究座北朝南,建筑上注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遵循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营造了尊重
-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域聚落景观研究:以梅州地区客家围龙屋
-
作者:林艳
期号:第5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地域文化景观 聚落景观客家围龙屋
-
描述:本文从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域聚落景观--梅州客家围龙屋谈起,对梅州地区的客家文化聚落聚落观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客家围龙屋这一聚落景观作为梅州地域文化景观体系的一部分其丰富的展示了不同地理环境空间上和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颇具有特色的地域聚落景观。
-
客家“围屋”与客家人的心理世界
-
作者:梁宇 杨青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给客制度 “围屋” 生活方式 中国 心理特征 专题文化研究
-
描述: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围居,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围”已成为赣、闽、粤客家人对自己居住的大屋的通称。客家围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俗称,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
-
走马龙南客家围屋
-
作者:章文
期号:第6期
来源:科技新时代(数字相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04年12月 2001年7月 围屋 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地区 龙南县 江西省 国务院 发烧友
-
描述:2001年7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龙南县的“关西新围”和“燕翼围”榜上有名,跻身“国宝”之列。2004年12月26日,世界客家恳亲置研究年会在江西省龙南县召开,我们四个摄影发烧友借机前去探访了这个位于赣南的客家地区。
-
不同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态:客家围屋与徽州村落的比较
-
作者:江盈盈 贾倍思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国名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社会文化 客家围屋 徽州村落 建筑形态
-
描述:作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两支由北向南迁徙的人群,客家族和徽州宗族既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又有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聚落形态。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体系的差异分析,以及客家围屋与徽州民居和村落的比较,说明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两种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
-
惠阳良井杨氏十三家宗族聚落形态及围屋形制衍变分析
-
作者:杨星星 赖瑛
期号:第6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惠阳 客家 聚落 围屋
-
描述:惠阳是广东珠三角地区主要客家聚居地,其中良井镇客家杨氏十三家聚落群便是明末清初之际客家迁入惠阳地区之后逐渐发展而成的。本文基于深入田野调查资料,对该聚落空间组织及层次分布所表达的中国传统礼制社会等级思想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其围屋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