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贼巢”到“邹鲁乡”: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贼巢  科举  文化之乡  社会变迁 
描述:明末清初的粤东地方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文章以大埔县百堠村为个案,具体探讨该村在由“贼巢”到“邹鲁乡”的变迁过程中,乡绅阶层的产生及其对地方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认识粤东地方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理解客家传统社会,这有着重要意义。
论清代梅州“人文秀区”的形成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8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  文化之乡 
描述:而须从地域社会发展脉络中去认识和理解。
黄遵宪家乡兴学活动略论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兴学  近代教育 
描述:该文主要根据《岭东日报》所登载的信息,探讨黄遵宪晚年在家乡的兴学活动。在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后,黄遵宪以其资历和声望,成立办学组织,号召地方发展新式教育,为粤东地方发展新学教育起了示范作用。
明末清初粤东北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北  《湖寮田山记》  山林开发  环境保护 
描述:本文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为中心 ,揭示明末清初粤东北客家山区在开发山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所采取的对策 ,分析人们经营山林由自然林到人工林的转变 ,并形成了一套种植之法和管理之道。
试论明清时期的吉安商人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吉安商人  社会构成  经营目的 
描述:明清时期吉安商人人数众多,主要活动在中国西部、西南等正在开发或未开发地区。他们多为弃农经商者,主要经营纸张等传统商品,其经营目的主要是养家糊口,获利后多为消费性投资。吉安商人的活动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又强化了传统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祖先开基的传说与解读:以大埔县百侯杨氏为中心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祖先开基  畲瑶  客家 
描述:通过对粤东大埔县百侯杨氏个案的研究,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结合史实,解读祖先开基的传说故事,揭示出客家社会与文化早期深受畲瑶族群影响的历史事实。
“客家”称谓之始与永安社会:以清初屈大均《永安县次志》为中心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屈大均  围屋建筑  客家社会 
描述: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张弼士与客家社会文化关系论略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弼士  客家  社会文化 
描述:从下南洋、创业、回馈社会三个角度探讨近代华商第一人张弼士与客家社会文化的关系,认为张弼士下南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他在南洋的创业和发展充分利用了客家传统社会文化资源,他对社会的回馈促进了客家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客家社会文化孕育了张弼士,张弼士传承和发展了客家社会文化。
明清时期粤东北地区的墟市、商人与地域社会发展略论:以梅潭河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墟市  客家商人  地域社会发展 
描述:对梅潭河流域地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充分利用程瞍文化资源,促进客家社会文化发展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资源  社会文化发展  利用  客家  文献资料  社会发展  社会共识 
描述:关于程瞍的生平等,由于文献资料奇缺,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于程瞍在粤东地方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贡献,则众口一致,而且成为社会共识,成为一种文化资源。“后人思之。名其都日义化,乡曰程乡,源日程江,最后以程乡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