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客家孝道的历史实践
作者:王天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孝道  历史实践  国家转型 
描述:先香火的传递以及对祖先的定期祭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男性后代是对祖先最大的孝敬。但是,在客家社区,人们的生育观念与生育动力是较为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子多福”。集体化时期“人多力量大”导致中国人口剧烈膨胀,因此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国家运用强力政策推进计划生育,与传统孝道思想观念发生诸多碰撞。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生育儿子的最大现实动力是为了能够在年老力衰时得到儿子的赡养。客家传统养老可以分为多子配粮、轮伙头、二子分养、女婿养老等多种方式。但是随着国家治理方式的变迁,客家养老传统也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有所衰落,并发生养老纠纷。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养老纷争,而不能简单地把养老纷争归结为儿子的不孝。 生育儿子并不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养老考虑,还关涉到逝世后的葬礼和定期的祭祀,这是两个世界的人联系的重要途径。客家丧葬有重风水、重二次葬等习俗。客家祭祀可以分为家祭、墓祭和祠堂祭祀等多种方式。丧葬祭祀是客家孝道的集中体现。 客家传统社会是有神社区,祖先和社区居民共同生活在神灵庇佑之下。信神敬神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每一个客家庙宇和神灵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每一个客家神灵都是忠孝思想的凝结,客家神灵崇拜体现了客家人的孝道观。 整个20世纪,国家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在乡族时期,基层社会实行士绅和族房长主导的宗族自治方式。“毛时代”以后,国家侵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神区神灵和宗族组织都作为“四旧”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逐步从基层撤退,在此背景下,民间信仰和宗族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复兴”。 孝道的历史实践是整体性的,因此笔者研究孝道历史实践的各个维度即基层治理、代际关系、个体位置、法律秩序、民间信仰等也是互相联系的,这各个维度又都同孝道的兴衰沉浮具有密切的关系。孝道的历史实践过程就好似在编织一张孝道之网。这是一张把编织者自己也笼罩进去的孝道之网,网的大小大致相当于自己人际关系的范围。孝道是编织这张网的材料,网中有无数个结点,个体位置就像每个人在孝道之网中的结点的位置,每个织网的人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编织这张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意识到这种自我意识的存在。网中的各个结点并不是均等地排列在网中,而是具有差序格局的,因而代际关系就是各个结点在网中所处的差序,当然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段,这种差序也会有所调整。法律秩序调整网中各个结点之间的关系。网中的各个结点的关系在正常状态下处于有序的状态,但当发生偏差时则需要法律秩序来调整。基层治理是在编织孝道之网的过程中国家和民间的互动,意味着国家是和民间在共同编织一张孝道之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