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6)
期刊(904)
学位论文(199)
图书(35)
会议论文(25)
视频(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86)
期刊 (904)
学位论文 (199)
图书 (35)
会议论文 (25)
视频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78)
2013(246)
2012(225)
2011(226)
2010(177)
2008(83)
2007(45)
2002(6)
199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8)
大众文艺(7)
老区建设(5)
飞天(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海内与海外(2)
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1)
知识窗(教师版)(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香港荣誉出版有限公司(1)
永定将举办三弘扬客家文化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通讯员 刘永良)金秋十月,永定县以传播现代客家亲情,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拓展客家美食品牌为宗旨,将举办首届“世界永定同乡恳亲大会”、首届“永定客家美食节” 、福建客家土楼划拳大赛等三活动。 据了解,11月14日至 16日,永定县将在县城举办首届“世界永定同乡恳亲大会”,届时,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研究
作者:张玮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  客家文化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说唱艺术的概述,并对这一论题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 第一章讲述了赣南古文说唱艺术形成的历史渊源,以及与道情说唱艺术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讲述了在赣南独特的地域环境中,赣南古文接受客家深厚的文化土壤的滋养,融合客家其他音乐形式,吸收各种艺术之所长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章是针对赣南古文说唱文学特点的分析,从其体裁、题材、传统曲目方面进行文学性分析,并从情与理、喜与悲、美与丑、雅与俗四组对立统一的观念中提炼出赣南古文说唱的文学趣味。 第三章是从音乐的行腔方式、唱词特色以及伴奏音乐方面对赣南古文说唱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并将赣中道情音乐与赣南古文说唱音乐进行对比,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
蒋经国“赣南新政”与赣南客家宗族社会关系简论
作者:刘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导言"抚百越,北望中州"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的赣南,"地大山深,疆隅(域)绣错"(清同治《赣州府志》)。东以武夷山脉为障,凭巍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北临低矮的雩山,形成一个周高中低,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故在中国历史上,不易为外界风气所影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作者:徐凤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唱腔  三腔一调  伴奏 
描述:本地及外地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的艺术营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属于地方戏曲。在戏曲中,戏曲的唱腔是确立戏曲剧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为取得对赣南采茶戏全面、科学、深入的认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唱腔艺术特征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戏曲工作者根据曲牌的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把唱腔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通常称为“三腔一调”,其曲牌共有三百多首,其中由《送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广为传唱。为了保护和发扬流传下来的赣南采茶戏音乐,本文从采茶戏的唱腔及其伴奏两方面论述了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通过对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的探讨研究,挖掘出蕴藏在这一艺术形态上所折射出的审美,文化观念的发展。论文的写作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田野工作基础...
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研究
作者:陈伟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族  赣南  客家  祠堂宗族  需求 
描述:理解宗族的本质以及正确对待、处理当今的宗族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绪论对宗族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学术史回顾,同时也对各式各样的“宗族”概念进梳理,并在学习吸收相关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族”、“祠堂宗族”、“自在性宗族”作出了符合本文写作意图的界定。第一章也在学习吸收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赣南与“客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概述。第二章抓住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的物质经济基础一族产、意识形态、组织管理三个重点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主要成果有认为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的族产生成具有来源广泛灵活的特点,而族产的功用也多用于公益事业,这是宗族组织能够行使一系列生产互助、推动社区发展、兴办教育、社会基层保障等功能的基础。而在意识形态方面,除了一般的封建伦理意识和宗法意识外,赣南客家祠堂宗族还具有以祖先崇拜为主的泛神崇拜意识、强烈的宗族认同意识、强烈的风水意识、强烈的功名意识。这些意识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宗族生存斗争的烙印。祠堂宗族的组织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统分结合,分级管理”的模式,并坚持“民主选贤,论辈重能”的原则和方法生成管理组织。这也充分体现出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在组织管理上充满民主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最后通过用马斯洛的人性基本需求理论对祠堂宗族进行整体审视发现,赣南客家宗族侧重在满足人们生存需求:如衣食住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第三章对近代以来赣南客家宗族的命运进行了回顾,对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复兴以后的现状特征概括为与时俱进、组织状况不平衡、宗族功能趋于萎缩、宗族观念渐趋弱化。最后在结语中对赣南客家宗族进行了总结,并总括出影响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命运的主要因素有地域因素、移民因素、政权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人性需求满足与否的因素,也点出了笔者对研究宗族问题与宗族未来的基本看法。 本文创新之处有限,主要论述建立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追求的是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
作者:欧阳绍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采茶戏  旦角唱腔 
描述:,对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艺人、演员进行了个案调查与分析,通过以徐荣秀、陈美艳、黄玉英、龙红四位不同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旦角艺人、演员的剧目和曲牌唱腔的比较与归纳,探求了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在音乐形态上具有高音起腔、多用羽音、擅用拖腔、润腔和紧拉慢唱等特点,以及旦角唱腔对采茶戏剧种传承与发展的贡献。本文以为,赣南客家采茶戏虽是一种民歌式曲牌体连缀的地方剧种,在唱腔的音乐形态上、演唱上旦角和丑角唱腔都具有自身独有的风格和特征;同时,旦角唱腔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与繁荣的过程,经过几代旦角艺人和演员的薪火相传,在当代客家采茶戏中,形成了旦角表演体系中人物类型化和唱腔类型化的特征。
赣南龙南县客家围屋的户外环境特征研究
作者:蔡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赣南龙南县客家围屋的户外环境特征研究
赣南客家围屋再现生机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围有多美,何不来山村走一回,你看那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在江西省龙南县,一首《山村客家围》四处传唱。龙南县是“中国客家围屋之乡”,有376座客家围屋。这些围屋多建于明清时期,高耸的炮楼、森严的炮口、厚实的城墙,铭刻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在过去,围屋代表着传统、封闭和自给自足,如今这些有形
客家世界“香格里拉”的红色记忆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持续快速向前发展,今年1—8月,全县生产总值19.8亿元,比增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亿元,比
客家米馃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29日,一批广东游客在龙南关西新围里被客家米馃所吸引。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近两年来,随着赣南客家围屋的宣传力度加大,周边省市来围屋探秘和游玩的游客日益增多。 记者刘念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