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鼓文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赖广昌
客家鼓文,又称鼓子曲。这是一种多以盲人口头说唱的艺术形式,它最早产生于宁都,早年间广泛留传于宁都等周边县市,如广昌、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石城一带,因为具有客家地方浓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间百姓喜爱。
在家乡,每当农闲时节,在晚饭后,一盏温馨的马灯亮起来,把整个晒谷场照得雪白,一位盲人
-
客家山村新风来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慧廖海峰记者谢松伶 村庄靓了,一砖一瓦、一厅一房包含着建筑文化韵味;人更亲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彰显着人际和谐内涵;日子美了,又歌又舞、敲锣打鼓洋溢着农民幸福生活……5年来,塑造农村新风貌之风已经吹遍了赣南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广袤的田野里播撒文明希望的种子,文明、时尚的新风貌在这片客家山村的土地
-
《客家饮食文化大观》正式出版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雪松)我市作家周红兵编著近30万字的《客家饮食文化大观》,日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是赣州历史上的一部大型图文并茂的综合客家饮食文化专著。
据了解,这部集资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及综合性于一体,包孕广博、翔实富集、纵横古今、纲举目张的客家饮食资料著述书,着力彰显了客家饮食文化绚丽多姿的特
-
我省首部客家山歌音乐电视片《杨梅红》在龙南封镜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特约记者傅亮
本报讯日前,拍摄历时10多天的客家山歌音乐电视片《杨梅红》在龙南县封镜。该片是一部完全由当地农民编剧、导演、主演和作词作曲的影视作品,片长60余分钟,富有乡土气息,充满喜剧色彩,开创了我省客家山歌音乐电视片的先河,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在赣州上映。
该片以全市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
-
客家祭祖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客家人历来重视礼教,把祭祖看作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
客家人的祭祀分私祭和公祭两种。私祭,也叫家祭,指单家祭礼;公祭指合族、合祠或合房拜祭。
客家人对自己的祖宗非常崇敬,“草鞋脚上,灵牌背上”,即使在漂泊无定的生涯中也要背着祖宗的灵牌随时供奉。为
-
客家艺术花艳赣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茶童戏主》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赣县田村人刘盛涵在制作客家花灯。
流传至今的古代民间说唱艺术“宁都道情”。
赣南客家歌舞《禾杠舞》。
表现赣南百姓生产生活的客家高跷。
客家摇篮——赣南,以其保留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精湛的
-
樱花为媒游客踏青寻春 2011年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3月30日,2011年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暨赣县樱花节开幕式在赣县客家文化城举行。图为客家民俗踩街表演。
邱日来 记者何敏 见习记者吴书梅 摄
□刘世平 记者杨怿华 特约记者邱日来
本报讯 樱花烂漫、春意盎然,3月30日,2011年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暨赣县樱花
-
上犹客家民居门匾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坊洪
上犹客家人凡华厦落成,皆举族庆贺,屋主大门上端(当地人称之为“月印”)镶嵌的门匾更是令本族人雀跃腾欢,视作光宗耀祖的一大亮点。这种民居文化很独特且具很深的意蕴。近年来,上犹客家民居门匾文化已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历史上的晋朝最讲究门阀等级观念,大姓望族
-
中村傩戏:客家民俗“活化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朱新民 具有悠久历史的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中村傩戏。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日前,笔者与钟情于民俗摄影的宁都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志勇结伴,走进中村。 走进中村 赣南傩舞的发祥地中村,位于琴江、
-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故里,从赣州漂洋过海迁移至台湾的客家子孙数以百万计。
乡音难改,客家情深。借着此次在赣州参加第六届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