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56)
期刊(2640)
学位论文(541)
图书(170)
会议论文(91)
视频(5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656)
期刊 (2640)
学位论文 (541)
图书 (170)
会议论文 (91)
视频 (51)
按年份分组
2014(3046)
2013(525)
2012(621)
2011(618)
2010(456)
2009(235)
2007(127)
2004(34)
2001(12)
199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698)
大众文艺(27)
嘉应大学学报(22)
神州民俗(17)
艺术探索(7)
建筑学报(2)
搏击(武术科学)(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复印报刊资料 音乐、舞蹈研究(1)
发展(1)
粤闽赣客家地区区域演化特征及区域发展思路
作者:钟声宏 周永章  来源: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工作座谈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地区  区域演化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 
描述:本文分析了粤闽赣客家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演化规律,剖析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现状、特征和成因,提出了粤闽赣客家地区区域发展的思路与若干对策。
闽西客家地区旅游新发展初探
作者:毛伟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旅游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人们一种潜在的生活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了保障,旅游也因此成了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现代全球中一个重要的产业,在我国现在也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投资和发展热点。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
21世纪台湾多元化政策与客家文化之发展
作者:刘焕云  来源:“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之后,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继续蓬勃发展,全球化的风潮已更加兴盛。过去全球化导致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一致化,例如在核心国家的强势科技、庞大资金和优势文化的影响之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无可避免地遭受掠夺和同化,而且边陲地方的弱势族群,其语言、文化与生存环境,亦受到核心地区
广东增城客家围龙屋发展衍变初探
作者:杨星星 赖瑛 余伟强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末清初之际.客家人始大规模迁入位于珠三角的增城地区。同时将其原居地的民居形式——围龙屋带入到新居地,在其后的几百年当中,客家围龙屋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本文基于对增城客家围屋田野调查资料,对客家围龙屋在增城的发展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梅州、龙岩、赣州客家聚集区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
作者:钟声宏 周永章  来源: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梅龙赣客家聚集区是世界上客家人居住最集中和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位于广东、福建、江西三个行政省的边缘山区。该区内地理条件相似,地域毗邻,文脉相通,血脉相联,文化均质,共同处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之中。自然环境是影响客家经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客家地区碑刻研究述略
作者:周建新  来源: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碑刻  赣闽粤边区 
描述:开展多学科整合的综合研究。
深港地区的围屋及其保护与利用
作者:赖德劭 彭全民 赖旻  来源: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系)也住围屋,我们姑且称之为广府围。二者既有类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
作者:周雪香 陈支平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论及客家地区的教育,不少学者以崇文重教、崇尚教育、尊文尚学等词语予以称颂,并纷纷引用法国传教士赖里查斯、英国人类学家史禄国等人和美国《国际百科全书》的论述来论证客家地区教育的普及和发达。赖氏在其所编《客法词典》序言中写道:在嘉应州这个不到三四十万人的地方,
重构卫前围:一条新安地区广府围村的形态演变
作者:黎东耀  来源: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衙前围  新安地区  广府围村  客家围村  中轴 
描述:村类型—广府围村的形态特征。从而提供一种以建筑形态分析为基础的民居研究方法,并重构这种围村类型在南粤地区所呈现的一段前现代文化史。
闽南地区的客家文化——以诏安县霞葛江氏为例
作者:杨彦杰  来源: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诏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一般认为,闽南是福佬人的聚居区,但是在福佬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内,仍然存在着客家人及其文化传统。本文拟以诏安县霞葛江氏为中心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通过这个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在闽南地区的客家文化,以及它的形成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