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40)
期刊(915)
学位论文(215)
图书(41)
会议论文(23)
视频(9)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40)
期刊 (915)
学位论文 (215)
图书 (41)
会议论文 (23)
视频 (9)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1094)
2013(223)
2012(192)
2011(210)
2010(145)
2009(70)
2008(63)
2006(36)
2004(19)
按来源分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2)
大众文艺(9)
中国音乐(6)
美与时代(下)(2)
宜春学院学报(2)
中国国家地理(1)
神州(1)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
筝乐流派之比较研究
作者:徐雅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筝乐流派  比较  研究 
描述:研究成果。因此,本文试图尝试在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五大传统流派从演奏技巧、代表乐曲的结构和音乐风格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结合其社会性、师承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使人们对于筝乐艺术的形成因素和发展至今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传统古筝南北流派及蒙古筝的比较研究
作者:敖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古筝  三大流派  地理文化环境  艺术特征 
描述:、陕西筝和一枝独秀的蒙古筝(雅托噶)。蒙古筝既不属也不属北,它就像一匹飞驰的骏马在内蒙古这片浩瀚、肥沃的土地上,用它那独特的民族风格表达着勤劳、勇敢、智慧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
客家圍屋“衝遺”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圍屋“衝遺” 有望列入中國預備名錄 【據新華社南昌二十九日電】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中國國家文物局組成的專家組日前前往江西贛州龍縣考察圍屋申遺工作。根據專家比對,贛客家圍屋完全具備申
《赣南圩场》客家民俗摄影集出版汇集刘年洪30年的赣南客家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谢东琳) 6月25日,我市本土摄影家刘年洪的《赣南圩场》客家民俗摄影集在香港书报社正式出版,一时间在赣南摄影界掀起了不小波澜。摄影集图片是刘年洪从1982年至2010年拍摄的作品,真实纪录了赣南客家人赶圩场的各种交易场面。 1950年出生的刘年洪是南康人,也是客家人,1982年开始业
“客家精神与赣南苏区革命运动”论坛举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刘念海 实习生程舒) 3月28日,由赣州客家联谊会主办的“客家精神与赣南苏区革命运动”高峰论坛在赣州举行。来自全市文化领域和学术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1000多年前,客家先民为躲避灾荒和战乱,从中原大地千里迁徙,陆续来到赣南落脚,与当地土著人一起开
赣南客家传统花窗装饰艺术探究
作者:赖敏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居  花窗  装饰  意匠  艺术研究 
描述:同时反映了客家人典型的“集体记忆”。论文按照平面装饰和本体结构性装饰两个分类原则,从建筑装饰、艺术史和装饰艺术理论的角度全景式地分析了赣南客家花窗装饰艺术的历史流变;并对其装饰语言、表现手法、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细微探析。以此揭示潜藏于客家花窗背后的赣南客家传统文化观念、民俗心理和深层结构,以及客家民居建筑对装饰艺术的影响。
当代赣南客家文化的建构:以《赣南日报》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柴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摇篮  赣南  文化建构  大众传媒 
描述:而相应的客家文化体系更是以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参与主体之多引发学术界的强烈关注。不同学者对客家文化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对于客家文化、客家意识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则缺乏必要的关注。基于这一视角,本研究从文化建构的角度对当代客家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并选取当代客家文化建构的典型代表赣南地区为研究对象。论文对比了不同时期客家文化的建构历程,阐述了客家文化建构的逻辑,并以《赣南日报》的文本分析为研究路径,回答了当代赣南客家文化建构的特点,以及媒体在建构客家文化中的角色。研究认为,客家文化的建构存在着历史与记忆、情感与体验、获得发展资源三个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特点不同。而当代赣南客家文化的建构,是学术研究、大众传媒、政府机构、商家市场、大众参与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挖掘客家文化,热衷于打“客家牌”,主要是利用海外客籍华侨华人这个跨国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家乡情结,以客家认同为纽带吸引客家富商前往投资。学者们对客家文化进行学理上的定义和论证,从历史维度和现实关怀层面对客家文化的形成进行论证,将传统的婚丧节庆、饮食习俗、方言小调定义为“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于是客家联谊会、恳亲会、文化节等各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化,被客家地区的政府和文化精英们重新发明出来,同时商家市场也巧妙利用客家文化的种种资源,在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寻找商机。这些建构行为使“客家”概念的使用频率日益上升,各个参与者对客家文化的使用技术日益娴熟,了解客家文化的民众日益增多。而“客家”也得到了新的诠释,从一个表述族群的名词,转而成为一种文化资源。而从客家文化建构过程参与主体的行为及其复杂的活动关系中可以看出,媒体在客家文化建构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报道者,而越来越多的成为参与者和评判者。
赣南采茶舞蹈文化中的客、畲混化研究
作者:许华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采茶舞蹈      混化 
描述:循的依据。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这一点得到海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但是作为研究舞蹈文化的我们,如果单单从客家文化去研究和理解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表演,我们会碰到很多疑问和难题。如客家人的民间艺术会为什么尊崇畲族人(雷光华)作为本民族艺术的开山鼻祖;为什么民间采茶艺人都不吃狗肉;为什么丑角表演中有如此之多的动物形态模拟;中原汉人是看不起狗的,但是到了赣南采茶戏当中为什么狗又成了图腾崇拜的地位等等;这就是本篇文章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对赣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演变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两大族群——畲族与客家的融合为前提,即从客、畲混化的角度,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学、民族志、舞蹈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考察在客、畲血统和文化上互相交融的背景下产生的客家民间艺术——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即从宏观的文化视野,去窥探蕴含在赣南采茶舞蹈身上的两种(客、畲)文化因子。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描述:命、生存繁衍,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灭绝的危险,赣南采茶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赣南采茶戏正面临演员及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剧情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它认可了赣南采茶戏所具有的艺术和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向世人警示,赣南采茶戏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否则,这朵“山茶花”将可能渐渐失色枯萎至凋零。 面对赣南采茶戏严峻的生存环境,本文根据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以南康采茶戏团为田野个案,力求将研究的视野放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通过采茶戏剧团这一视角来探究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生产性保护之路。
客家小女子画出赣南大山水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2月28日上午,在市群众艺术馆举行的“心灵的青鸟——冯霄国画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到场观看。 本报讯 (胡颖颖 记者刘念海 刘善盛) 如今,国内女画家画国画的不乏其人,可画山水的却非常少,出类拔萃者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来自赣南的客家女子冯霄却将国画中的山水画画出了自己的气势,走出了一条“小女子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