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09)
期刊(1509)
学位论文(746)
图书(179)
视频(112)
会议论文(30)
人物(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09)
期刊 (1509)
学位论文 (746)
图书 (179)
视频 (112)
会议论文 (30)
人物 (3)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39)
2013(611)
2012(663)
2011(618)
2010(527)
2006(86)
2005(39)
2001(10)
1989(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59)
梅州日报(842)
澳门日报(80)
客家研究辑刊(70)
方言(13)
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6)
今日中国(中文版)(6)
语言科学(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歌海(1)
广东惠东的“双音话”与“话”
作者:陈延河  期号:第3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音话  三音话  隐语 
描述:本文介绍广东省惠东县境内旧时流行的一种民间隐语,即“双音话”与“话”。惠东县境内主要通行客家方言
粤西廉江石角客家方言
作者:练春招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角客家方言  声韵调  语音特点  同音字汇 
描述:本文主要介绍廉江石角客家方言系,包括声韵调、语音特点和同音字汇个部分。
广东龙川县佗城客家方言
作者:侯小英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川佗城方言  同音字汇 
描述:本文记录广东龙川县佗城客家方言系,并列出同音字汇。
广东省饶平方言
作者:詹伯慧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客家方言  潮汕话  声母  饶平县  闽南方言  尾韵  主要表现  方言词  梅县话 
描述: 壹概说饶平县位于广东最东端,隶属潮州市,东和东北部与福建省诏安、平和两县接壤,北与广东大埔县毗邻,西和西南与丰顺县、潮安县、澄海县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全县人口据1989年普查统计为811144八,全县陆地面积16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
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  谢留文  《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书评  声母  韵母  声调 
描述:、见、晓以及精知庄章四声母在客家方言中的演变类型,对其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探讨
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学术研讨会  客家话  中文系  韶关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客赣方言 
描述: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
我国东南各省方言梗攝字的元音
作者:李榮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方言  元音  粤方言  韵母  古音  福州  客家  切韵  现代方言  南昌 
描述:文讀是受曾梗不分的北方話影響後起的。②從古音(《切韵》系统)演變到現代方言,當中有一個階段,梗攝白讀的主要主音接近前[a]。當時宕攝的主要元音接近後[a]。對比吳赣客粤方言,梗攝古音自見。此外,本文還考訂了若干本字。
客赣方言“辫”读如“边鞭”的性质
作者:张双庆 万波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赣方言  古全浊声母  本字 
描述:在一些客家方言里,古全浊上声字“辫”今读如“边鞭”,声母不送气,被视为古全浊声母字客家话今 也有读不送气的例字之一。本文考察“辫”在各地客赣方言里的读音,认为上述读法并非来自“薄泫切” 的例外,而是来自“卑连切”或“布玄切”的例内,其本字为“编”。
四川方言的形成
作者:崔荣昌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四川人口  湘方言  现代汉语方言  客家方言  清朝前期  四川省  客家人  元末明初  官话方言 
描述:方言这么大类。此外,从一些文献记载的材料看,四川境内可能还有闽方言岛,不过至今尚未发现。探讨这方言的来历,对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了解汉语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必需的。
井冈山客家话音系
作者:卢绍浩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市  客家话  声韵调  阴阳  江西省  字音表  第三人称代词  学走路  饥饿的感觉  古入声 
描述:江西省的井冈山市居民有土籍、客籍之分,全市七个乡镇中,茨坪镇及罗浮、厦坪、拿山个乡的居民是土籍人,下七、长坪、黄坳个乡的居民是客籍人。本文据下七乡客籍居民所讲的客家话,就其声韵调及声韵调的配合情况作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