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24)
期刊(1237)
学位论文(443)
视频(61)
会议论文(36)
图书(2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24)
期刊 (1237)
学位论文 (443)
视频 (61)
会议论文 (36)
图书 (22)
按年份分组
2015(61)
2014(1542)
2013(357)
2012(415)
2011(329)
2010(277)
2008(165)
2007(91)
2005(17)
2001(2)
按来源分组
客家文博(16)
福建乡土(4)
客家(3)
安全与健康(2)
文化月刊(下旬刊)(1)
环境杂志(1)
市场周刊(1)
歌曲(1)
科技创业月刊(1)
修辞学习(1)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运作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广西陆川县沙坡
作者:吴柳芬  来源: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农村计划生育  制度  客家文化  实践逻辑 
描述:制度、规则从颁布到真正对农村社会发生作用,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农村 基层政权为应对这一冲突则形成了特定的实践逻辑,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制度、规则的运行效果。
客家人的语言生活特点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方言  语言生活 
描述:客家人的语言生活,包括对客家物质、精神和信仰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客家人的语言态度、语言交际、语言习得等内容.客家人的语言生活特点主要是:语言态度上,“不忘祖宗言”,重视传承;语言交际方面,既直白、亲热、热情,又注意委婉、避讳;客家人的语言习得主要依靠口头传授村落空间环境下的父系语言系统.
台湾客家生活纪事
作者:黄秋芳  来源:台原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台湾客家生活纪事
“博士楼”里体验土楼生活
作者:陈平  期号:第5期 来源:商务旅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生活体验  博士  圆楼  天井  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  厅堂  永定县  客家民俗 
描述:福建省永定县遍地是土楼,其中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左边,就是被称为博士楼的侨福楼。相对于承启楼的高大气派,静静依伴在一旁的侨福楼显得小巧精致。
换一种方式生活
作者:李达昌  期号:第7期 来源:西部大开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副省长  自然规律  四川省  财经大学  读书人  李达  俗语  比喻  今本 
描述:折,而且是最后一次,自己也颇有些激动,感慨连连。
山歌:唱出客家好生活
作者:张惠玲  期号:第11期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新课标  培养学生  音乐文化  音乐活动  传统文化  歌曲  学生感受  多种形式  自主探究 
描述:劳、善良、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内容: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客家日常生活秩序的法律建构
作者:曾晓林 钟俊昆  期号:第3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故事传说  行为方式  文化模式 
描述:、协作、报恩、团圆等观念,使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预防冲突、化解纠纷、友睦相处的心理期待与行为准则,客家社区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秩序中运行.
社会记忆的文化资本化过程:以洛带客家社会记忆资源的旅游开发
作者:梁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记忆  重构  旅游开发  文化资本化 
描述:旅游开发的过程,运用“符号”、“仪式”、“场”等概念工具来分析社会记忆何以能够转化为“资本”,如何转化为“资本”。全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洛带与洛带的历史记忆,主要介绍了洛带旅游开发中调用的迁移记忆
农村客家妇女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敏岚 曾媛  期号:第12期 来源:南方农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客家妇女  影响因素 
描述:生活质量总评价有显著影响。要提高客家妇女的生活质量,所受到的限制还是很多,要通过加强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引导客家妇女处理好家庭关系及增强自尊、积极调整心态等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客家民系迁移及形成过程时空模拟研究
作者:何郑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系迁移  人地关系  时空模拟  文化地理学 
描述:了闽赣粤交界带客家民系迁移路线选择以及民系的形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迁移路线选择研究中,本文以ArcGIS软件平台为支撑,以图论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分别以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为基础,建立地形和交通通道数据库,对客家民系迁移路径及周边地形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中引入空间通达性的概念,探讨了客家民系分布与通达性的关系,并模拟出客家人口迁移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大山脉、隘口等地形因素对客家民系的迁移路线影响巨大,并进一步影响到客家民系分布的空间格局。在当时所处的农业社会背景下,受生产力水平限制,自然环境对客家民系迁移的限制作用突出,在路径选择问题上客家移民处于被动地位。 进一步本文对客家居住区的地形从地表粗糙度、平均高程、各地貌类型比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同样接受了北方移民的江浙地区在地形环境上进行了比较。论文分别从地形封闭性、人口承载力、水系、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客家民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以客家民居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分析了环境对客家民系物质文化的影响,最后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客家民系形成的影响总结为两者的制约、适应和改善关系。 在第3-4章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开展的研究基础上,为得到较为完整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模式,论文第5章以“客家首府”长汀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翔实资料的深入分析,从更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探讨了局部地理环境因素对重要迁移节点地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汀“客家首府”地位成因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结果也印证了第3-4章对人地关系的论述。 最后,论文对本次研究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在方法上的尝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