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
-
作者:邓丽娇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田村 民居群落 建筑艺术 民族文化 客家文化
-
描述:闽两连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的群落。这个村落,在“文革”期间,由于特殊的“命运”,没有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侥幸地保存了一大片明清时代遗下的古建筑。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
-
作者:周建新 张勇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客家 三僚村 文化生态旅游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
描述: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
梅县凤岭村田野考察报告
-
作者:夏水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察报告 梅县 小型水库 水电站 蕉岭县 北部 蓄水量 南部
-
描述:堤,成了一个水库——石子岭水库。水库1957年修成后,库区居民迁到村中居住。该水库雄踞于整个村子之上端(北部位置),将风岭上面村庄流出的河水蓄起,形成一个小型水库,最大蓄水量约800万立方。水库下建有一个水电站,叫石子岭水电站。水库里的水从水电站流出,由上而下穿村而过,最后流出风岭村境。[第一段]
-
多族群家庭的语言生活:以揭东县会中岭村为例
-
作者:张振江 张晓斌
期号:第5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族群家庭 客家话 潮汕话 普通话 家庭语言生活
-
描述:潮汕等其他族群妇女的嫁入,使得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的会中岭村出现了客家丈夫与其他族群的妻子组成的多族群家庭。在这种多族群家庭中,由于妻子与丈夫及其他家人各自的母语背景不同、采取的语言使用策略不同,家庭语言生活渐趋复杂多样。
-
客家民间信仰与文化建构:以宁化石壁村之汉帝庙为中心
-
作者:廖涵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民间信仰 石壁 文化建构 社会经济状况 人类学家 明清时期 客家人
-
描述:信仰则因史料缺乏而少有涉及。本文以石壁村之汉帝庙为切入点,试图从民间信仰的角度,期展现石壁村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
-
潮客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丰顺县(阝留)隍镇九河村的实证分析
-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4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文化认同 潮汕化
-
描述:丰顺县(阝留)隍镇九河村是处于潮汕、客家两个族群边缘的一个宗族村落,透过对九河村宗族文化对潮汕文化的逐渐认同过程的详细考察,可以窥见关于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的有趣联系,可以得出结论:即产生文化认同的原因与行政归属、婚姻网络、人口迁移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等诸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
粤东北乡村治理:回顾及分析:以五华县平安村为例
-
作者:谢乃煌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村 宗族 民间信仰 治理 选举
-
描述:广东省五华县平安村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其潜在或显在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作为当今乡村治理关键环节的村委会选举及管理,平安村的实践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建议尊重村庄自生秩序,推进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环节等.
-
闽南畲族的闽南化:以福建诏安美营畲族村为例
-
作者:张小聪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文化 闽南文化 福建 文化保护 市政协 研究者 民族村 漳州
-
描述: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闽南这些畲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畲族文化的保护存在什么样的危机等现实问题,应引起畲族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福建最大的民族村诏安美营
-
明清时期的客家古民居群--培田村的木雕艺术
-
作者:李鸾汉
期号:第4期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和乡境内,是以明清古民居建筑为特色的村庄.现有315户1435人,全村均为吴姓客家人.村中现存30幢高堂华屋,21座祖祠、6处书院、4处庵庙道观、2座跨街牌坊及1条千米古街,村中保留117棵古树.图为培田村全景.……
-
从丧葬“道场”看成都东山太平村客家人的信仰
-
作者:李海梅
期号:第1期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葬道场 太平村 客家人信仰
-
描述:太平村客家人丧葬"道场"中的各种礼规,杂糅了人为宗教的内容,凸显了儒家思想与释道二教合一、宗教信仰服务于民间信仰的特点,体现了客家人复合性的信仰特征。多种信仰渗透在客家村落的民间生活中,强化了客家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保持客家族群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页
1
2
3
...
8
9
10
...
69
70
7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