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879)
报纸(2342)
学位论文(1191)
图书(738)
会议论文(116)
视频(8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879)
报纸 (2342)
学位论文 (1191)
图书 (738)
会议论文 (116)
视频 (84)
按年份分组
2014(3940)
2013(465)
2012(521)
2011(579)
2010(510)
2009(334)
2007(221)
2006(107)
2005(51)
198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73)
南方日报(108)
神州民俗(8)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7)
经济与社会发展(4)
师道·教研(2)
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
中国高新区(1)
汝城的音韵特点
作者:曾献飞  期号:第5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汝城话  客家方言  音韵特点 
描述:汝城县属于客家方言区的于桂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受外地移民方言的影响等原因 ,汝城带有客、赣、湘和土话等方言的色彩。对汝城的音系、音韵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惠阳客家话音系
作者:周日健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  客家话  阴阳  惠阳  古全浊声母  音系  惠州话  声韵调  撮口呼韵母  零声母 
描述: 惠阳县位于广东省东江中游南侧,境内以客家为主,间杂闽语潮州音系和本地惠州。壹惠阳客家的声韵调1.1 声母惠阳客家声母17个(零声母在内):pp‘m f v t t‘n l ts ts‘s k k‘(?) h (?) 1.2韵母惠阳客家韵母56个:
凉水井客家亲属称谓词研究
作者:闵卫东  期号:第10期 来源:时代金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凉水井  客家话  亲属称谓词 
描述: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四川省成都市十陵镇凉水井(原属华阳县)客家中的亲属称谓词,建立凉水井亲属称谓词表。并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凉水井客家亲属称谓词60年前后的变迁,以及凉水井客家亲属称谓词与中国传统亲属称谓词的关系,探究社会历史因素在凉水井客家亲属称谓词系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方言分类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以客家为例
作者:蔡麟  期号:第6期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言语共同体  族群认同 
描述:自我认同的基础,因此语言使用主体的族群认同也应该成为方言分类基准之一。本文从语言社会学的视角,重新检视被语言学家归类为客家的闽粤赣边区诸方言之间的异同,选择其中典型,辨析这些异同与各方言使用主体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述论
作者:罗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化史  研究  河南省  客家人  民族文化  研究 
描述: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述论
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作者:吴新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中国  古田会议  1929  研究 
描述: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悠悠东江
作者:陈雪  期号:第8期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江  母亲  客家人  惠州  孕育  水流  涛声  想象  河流  人到中年 
描述:一切都在静谧中孕育,在喧哗中诞生。罗浮山在蔚蓝的天穹下,静静地静静地注视着这条千年不息的河流。东江以她银亮亮的身躯,用客家村姑的姣美身材,扭动水蛇般的腰肢,弯弯曲曲、从从容容地流来。她从赣南的千沟万壑的山涧
苏东坡与赣南客家文化
作者:林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苏轼  苏东坡  阳孝本  郁孤台  天竺  惠州  夜话亭  南安  禅院 
描述:赞、记等,这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以及在赣南客家文化史上,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盛事。
诗二首
作者:肖耀堂  期号:第2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惠州  客家文化  诗魂  系列活动  游击区  流徙  小曲  苏东坡  南越  山歌 
描述:暂无
试论香港客属社团对都市化情况的适应
作者:谢剑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乡会  香港政府  志愿社团  菜馆  会员  都市化  惠州  新界  工会  海外华人社会 
描述:一、前言 本文主旨,在探讨近四十年来由于客观形势的逐渐改变,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接近中止,在这一情况之下,香港的客家志愿社团如何因应。一方面,社团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群体,目的在使客家文化得以持续;可是在另一方面,社团又不得不逐渐修正其功能,以适应急遽的社会和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