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64)
期刊(2083)
图书(900)
学位论文(262)
视频(75)
会议论文(52)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64)
期刊 (2083)
图书 (900)
学位论文 (262)
视频 (75)
会议论文 (52)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4(2954)
2009(196)
2008(216)
2006(60)
2003(19)
2001(18)
1994(3)
1993(7)
1992(12)
1989(5)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2)
客家研究辑刊(177)
嘉应学院学报(51)
客家文博(33)
学术研究(15)
闽台文化交流(8)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3)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3)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五羊传说 客家山歌 粤语讲古 越秀亮出文化名片 该区首批非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李拉)越秀区日前公布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首批七个项目中,醒狮制作、粤语讲古等均被列入其中。 据了解,根据有关要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组织专家论证、甄别、审核、确认,最后确定7个项目登记为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并
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
作者:赖水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文化  乡村  教育  道德教育 
描述:宋代及以后中国上千年的思想和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创造性的移植,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原文化的再创造。这充分说明教育是文化遗传,教育是社会遗传。从客家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兴旺且长盛不衰来看
“客家文化节”刮起创意旋风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正值“创意12月”各项活动举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又一项极具创意的大型活动拉开大幕。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深圳大学、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各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客家文化节”将于今晚隆重开幕。本届客家文化节的主题是:承接“新的传统”,创建“活的文化”,打造
黄红英:用客家山歌推介惠州美 放弃更好发展机会坚守家乡歌声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对黄红英来说,歌唱艺术是她的第二次生命。在音乐的世界里,她的人生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位惠州土生土长的客家妹子,用自己的方式,把客家山歌的淳朴之美传向世界。 出生于惠阳区永湖镇凤咀村的黄红英,自小就与客家山歌结缘。即便今天已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她依然喜爱演唱带有浓郁乡味的客家山歌。在她看来,客家
客家作家爱写客家人邓仕勇创作的“客家人系列”得到专业人士肯定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市散文学会秘书长邓仕勇。 17岁发表处女作 邓仕勇1976年出生于惠城区芦洲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第三届“客家文化节”落幕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刘琼)为期九天的第三届“深圳客家文化节”昨晚在深圳保利剧院落下帷幕。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庄礼祥等相关领导出席了闭幕式并与一千多位深圳市民共同欣赏了异彩纷呈的新客家风情歌舞。 本届“深圳客家文化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各区区委、区政府、深圳大学、深圳报业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以“
吴伯雄为土楼客家文化节题词
作者:刘永良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7月2日,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筹委会办公室收到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题写的“弘扬客家精神、开拓传统文化”的墨宝。 据了解,龙岩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将于7月9日―11日在
客家山歌大赛花都获银奖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日前获悉,由花都区文化馆创作、表演的客家山歌表演唱《我家办起小旅馆》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客家山歌大赛上获得银奖。花都区表示,这也是花都为丰富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增进客家
广东客家博物馆开馆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梅州电】(深圳报业集团驻广州记者 于锋 李纪泽)4月8日,广东省内第一家、国内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广东客家博物馆开馆暨梅州客家公园在此间开园。 博物馆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展览手段,集中展示了客家历史各个阶段的大量珍贵文物、图片、资料,直观再现了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和历代客籍精英人物。
大万世居客家围保护规划研究
作者:张韧柘 吴迪  来源: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深圳  客家围  大万世居  保护规划 
描述:住功能以及进行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改造,可能引致文物本体的破坏,因此规划不要求恢复围屋的历史居住功能。但规划认为围屋作为原住民社区活动场所的历史功能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并适当结合室外开敞空间布置社区活动
上页 1 2 3 ... 8 9 10 ... 20 21 22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