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客家文博馆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瑞 赣州,是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拓耕耘。汲取着天地之精华,浸润着赣南山水之灵性,客家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文物典章。 客家文化是客家文明发展史的生动见证和记录,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一批有志于
-
打造客家人的“故宫博物院”
-
作者:李慧戴铷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你们看,这块玉石上镶嵌着花轿、唢呐、迎亲队,体现的是客家人‘娶亲嫁女’的习俗,而这块玉石上雕刻的则是坐在围屋里打冬头帕的客家妇女……”7月16日,几名游客来到位于龙南县里仁镇的客家文化艺术博物馆,一边聆听博物馆负责人王光岩的介绍,一边认真地欣赏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大家都被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文化
-
客家赣州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
清丽的月光下,辛弃疾乘着一片诗歌的风帆
作别战场的硝烟,弹奏着赣江隐约的琴弦
在相思辽阔的赣州,对酒当歌
千年吟诵,却不舍对赣州千年不改的眷恋……
又见苏轼、朱熹、周敦颐和王阳明……
携带着美酒、诗篇,回眸驻足
欲言又止,久久不肯离去——
那些名扬史册的“风流之士”,承载着
桑
-
流连方围:绿色相拥的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安远东生围里的客家婚庆表演。郭智勇摄
安远自古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境内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客家围屋,围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结构奇特复杂,变化精巧,是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历史的化石和标本。在众多围屋中,最为著名的是有着浓郁客家风情的镇岗东生围。它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宏伟壮观,坚固结实,布局科学合理
-
千底鞋穿出的客家年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欧阳国
“做双布鞋千万针,缝缝密密真苦心,出哩几多手指血,拗断几多绣花针。”这首《做双布鞋难打难》的客家山歌道出了客家妇女纳千底鞋的艰辛。“过新年,穿新鞋。”说的是我们客家人新年穿上新纳的千底鞋。过去,在我们村子里,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还是结婚生子的婶子们,甚至是还没出嫁的姑娘都会纳千底鞋,
-
万里客家门匾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吕泽庆在查阅资料。
+
吕泽庆走访乡村收集客家门匾资料。
□黄传章 文/图
他,行程万里,拎着照相机,独自走进上犹的村村寨寨,抢救、挖掘、整理、收藏客家门匾;他,不辞疲倦,拿着纸和笔,跑遍上犹图书馆、书店、史料室等,查阅、搜集、整理客家门匾资料,并制作成光盘和书籍……他
-
有趣的客家婚俗——回门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叶林 “回门”是新娘过门后第一次回娘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与以后的回娘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此次回娘家须有新郎同回,以表谢意。谢什么,当然是谢岳父母家养大了一个好闺女。婚前新郎未必了解新娘,是好是歹,一要揭了盖头才知道,二是要过了洞房花烛夜才知道,三是要下厨做了事才知道。哪个新郎要是通过这三关,
-
客家谜语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谜语语言丰富,类似顺口溜、有点押韵的谜语,谜底大部分是熟悉的东西,还有字谜,彰显了客家人的智慧,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
一支棍子五寸长,一头有毛一头光,盲曾入窿干干净,邦(拔)呀出来净净浆。(牙刷)
脉个竹篮唔装菜,脉个见火就驼背。(摇篮、虾公)
上树唔怕高,下树唔怕跌,无毛,割无血。
-
客家布鞋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春芝
去了一趟乡下,偶得一双布鞋。细细端详,爱不释手。
手工布鞋针脚细密,耐穿。因为是棉布制作,所以防汗防臭,绿色环保,脚底平整,舒适轻便。
手工布鞋现在估计已经很少了,但曾经带给我们温暖的记忆不会磨灭。在那个年代能穿上一双新布鞋,就是一种幸福。
不管是母亲们在灯下为儿女纳鞋底,还是姑娘
-
我省首部客家山歌音乐电视片《杨梅红》在龙南封镜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特约记者傅亮
本报讯日前,拍摄历时10多天的客家山歌音乐电视片《杨梅红》在龙南县封镜。该片是一部完全由当地农民编剧、导演、主演和作词作曲的影视作品,片长60余分钟,富有乡土气息,充满喜剧色彩,开创了我省客家山歌音乐电视片的先河,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在赣州上映。
该片以全市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
上页
1
2
3
...
8
9
10
...
18
19
2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