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广东省饶平方言记音
作者:詹伯慧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客家方言  潮汕话  声母  饶平县  闽南方言  尾韵  主要表现  方言词  梅县话 
描述: 壹概说饶平县位于广东最东端,隶属潮州市,东和东北部与福建省诏安、平和两县接壤,北与广东大埔县毗邻,西和西南与丰顺县、潮安县、澄海县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全县人口据1989年普查统计为811144八,全县陆地面积16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
圆土楼及其亲缘类型之解说
作者:张一兵  期号:第1期 来源:北京规划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土楼  解说  类型  亲缘  客家土楼  中国古建筑  交界地区  民居建筑 
描述:圆土楼分布在闽南与粤东北交界地区,那里的居民一部分讲客家话,一部分讲闽南话。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客家渊源再论
作者:万芳珍  期号:第6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交界地  畲族先民  木客  客家文化  渊源  原住民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  江西 
描述:明清时因遍徙海内外而扬名的客家人,虽其得名原因及时间学者看法多异;但无论是带着客家名称外迁,还是在迁徙中得名,客家的发祥地都是以粤东北嘉应州为主的三省交界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持客家在明清时由交界地外迁中得名的观点,以为作为移民的客家,是在迁入地与...
客家风情画——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梅州大专班学生毕业作品选
作者:罗昌明  期号:第8期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风情  业余大学  大专班  指导教师  美术院校  文艺  华南  广东梅州  作品  梅州市 
描述:1989年华南文艺业余大学在广东梅州开设了一个美术大专班。虽说广东是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省份,然而,梅州市却处在广东的东北部山区,其经济、文化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里开办这么一个艺术类的大专班,还是属开风气之先,一批未能奔向大都市美术院校深造的
电视纪录片《王大家子》评析
作者:魏志龙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纪录片  王大家子  人类学 
描述:《王大家子》是由周羽导演,大连电视台2007年出品的一部反映我国东北农村一个传统大家庭故事的电视纪录片。导演在描绘了一幅北方传统生活场景的同时,试图通过一系列矛盾的发生,提醒人们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对此,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评析。
河源 服务三农传佳话 发展农机创新篇
作者:乔娜  期号:第12期 来源:现代农业装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机化发展  农业机械  河源市  农机服务  农机作业  农民增收  拖拉机  水稻插秧机  联合收割机 
描述: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近几年来,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作业市场的成熟,河源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日趋成
打造粤东侨乡特色旅游带的思考
作者:雷近芳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侨乡  旅游资源  整合  模式  途径 
描述:东北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侨乡和粤东南潮汕侨乡由韩江串联,旅游资源丰富且联片成带;城际地缘与历史文化渊源密切深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深具互补性;粤东各市已经展开合作,但城际旅游联动互利方面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粤东侨乡特色旅游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整合资源集聚优势、突出侨味打造特色。
科学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河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
作者:耕夫 顾博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高新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新区发展  科学构建  产业转移  河源市  经济发展  发展目标  示范区  管委会  广东省委  新型工业化道路 
描述:客家古邑,万绿河源——风景这边独好!河源是广东省一个年轻的地级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广东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母亲河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城市三面环水,两江四岸,青山碧水,风光醉人。
20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文化区的形成与演变
作者:薛熙明 马创  期号:第4期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区  演变  广东 
描述:90年代,全省基督教核心区已经向粤东潮汕地区和粤东北客家地区偏移,一些原处外缘的地域和珠三角经济区内的新兴城市基督教文化实力也有增强。在广东基督教文化区内部变迁的复杂过程中,除了宗教派别因自身发展演化而做出的空间选择外,行政区划、政治制度、经济类型、移民和交通方式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梅州地区伯公述略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伯公  信仰  民间社会 
描述:伯公是粤东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神明,其分布密集,信众广泛。伯公是神明的通称,所以但凡有神明之处均有伯公。但与一般所见的社官、阿弥陀佛、公王等民间常见神祗又有所区别,他们均来自不同的体系。伯公是乡土社会的重要标识,也是体现乡土气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