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村傩戏:客家民俗“活化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朱新民 具有悠久历史的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中村傩戏。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日前,笔者与钟情于民俗摄影的宁都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志勇结伴,走进中村。 走进中村 赣南傩舞的发祥地中村,位于琴江、
-
赣南客家文化,如何走出“摇篮”?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赣州、梅州、龙岩三地同为我国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如今,梅州和龙岩推广客家文化的脚步已经走在前面,被誉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傅亮记者李伟明 尴尬现状,文化“宝贝”藏在深闺 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哪里?何处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哪里拥有的方形客家围屋最多?
-
永定客家土楼 神话般的建筑模式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坐落着23000多座客家土楼。现存土楼的种类有30多种,主要有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府第式方楼、宫殿式方楼等。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由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组成的“南溪土楼
-
福建土楼之都 客家故里永定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朋友,你去过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吗?那煌煌气势,出天地之表;巍巍雄姿,夺造化之工。砥砺千秋,经巨灾而不毁;风云百代,历沧桑而不衰。山隐楼形,楼倚山势,相互点缀,辉映成趣。远观似岚光山色中升起的海市蜃楼,近看则好似传说中的仙山琼阁。更兼永定景明物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俊彩星驰。据永定县志所载,历史上各朝
-
客家历史节日民俗地理初探
-
作者:黎家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客家 梅州地区 春季节日民俗
-
描述:形成、发展、兴衰方面,与汉民族的节日民俗发展有共同之处,但俗语有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即使同属一个民族、一个民系,但客家民系的节日民俗亦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变轨迹。这种独特性的存在就是由于
-
长汀:打好客家牌生态牌
-
作者:陈天长 陈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昨日,长汀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就省委“四个专题”调研检查组到长汀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并提出打好客家牌、生态牌等三方面贯彻意见。
一是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跳出长汀看发展, 融入海西找差距,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形
-
“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昨签约,万庆良强调 合作共建
-
作者:蒋铮李淑云白登亮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山歌一唱喜事多”,在嘹亮的客家山歌中,昨天“世界客都”梅州市政府与广东省旅游局合作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梅州市旅游局与广州市旅游局合作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签约仪式举行,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到会并讲话。
万庆良强调,合作共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导向性意义,对探索广东省旅游业今
-
永定县举行“弘扬客家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签名活动
-
作者:赖初源 李添华 摄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日下午,永定县在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振成楼前举行“弘扬客家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签名活动,吸引了众多永定干部群众和前来 参加开幕式及大型客家歌会的来宾,他们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向联合国承诺要代全世界管理好世界文化遗产。
-
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
-
作者:胡德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话 体貌 标记 意义
-
描述:态、未然态、仍然态、确然态、设然态和先然态,。 本文以普通话的体貌系统为参照系,通过对以上体貌范畴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功能、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同时在借鉴现代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源畲话中一些体貌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和假设。此外,本论文还尝试与其他地方的畲话、客家方言、当地赣方言铅山话作共时的比较,以期揭示太源畲话体貌的特点及其与相关方言的联系,为畲话语法的进一步研究作材料上的准备。
上页
1
2
3
...
7
8
9
...
21
22
2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