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红色绿色景区扎堆雁洋镇 这里已成为广东的客家“桃花源”,幸
作者:黄蔚山 宋健军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集红色经典、客家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叶帅故园项目位于梅州市雁洋镇。 在这个面积118平方公里的粤东北山区小镇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5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园、4景区雁鸣湖、千年古刹灵光寺、粤东名山五指峰、全国最美古村落桥溪村等文化旅游休闲综合区早已扎堆。这里古树婆娑、溪流
张恩庭:二十余载殷殷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距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越来越近,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张恩庭更加忙碌。世客会期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要举行落成典礼,客家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三馆”开馆,“三馆”的资料收集、布置,倾注了张恩庭很多心血。“宁化县总共有215个姓氏,人较多的姓氏有160多个,
百年客家瓷画像,路在何方?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蒋洪亮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向记者介绍客家瓷画像的创作过程。  ○记者刘航 刘念海 文/图  “赣南客家瓷画像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经广泛应用于客家人的生活。平常人家使用的日用器皿,如水杯、花瓶、碗盆甚至首饰挂件上,都能觅其踪影。除此之外,客家瓷画像因其容易保存流传的特点,逐渐成为那个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昨日,《南方日报》刊登了《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一文,对我市着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读者垂注。 秋日的梅州,晴空万里,生机勃勃。 走马梅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让人感受到世界客都悄然在变!城市如同大公园,乡村恍若桃花源;城乡处
客家人的祠堂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邱金湟 据历史记载,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祠堂,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才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才发展到高峰。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定居后,在居室方面,不但创建了集宜居与安全于一体的客家围屋,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祠堂的构筑艺术。从遍布城乡的大小祠堂便可知道,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
传承客家文化 ――记永安市客家民间歌舞队
作者:裴耀松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永安市客家联谊会牵头组建的客家民间歌舞队,50多名队员中多数为在永安长期定居的闽西客家退休职工、家庭妇女,年龄最大的82岁。几年来,他们自筹资金购买音响、乐器,自制或购道具,排练客家传统节目,长年坚持,自娱自乐。随着影响扩大,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下乡为农民演出,活跃了城乡的文化生活。
黄金线路尽览梦里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宽敞的世界客都大道线路顺直、绿意盎然。(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刘奕宏 从梅城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启程,汽车奔驰过宽敞的世界客都大道,经过彬芳大道,转入s223线,平坦的柏油路面,两旁如黛青山相迎,浩荡梅江相伴。穿过丙村圩镇、雁洋圩镇,走进雁南飞,游走于雁鸣湖,仰望阴那山灵光寺。双节前夕,记者
这是为客家文化传承做的一件大好事!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化艺术节嘉宾拿到本报特刊后先睹为快。(古礼贤摄) 本报讯(记者陈潮华)本报精心策划、抽调精兵强将,历时2个多月,为广大读者奉上40个版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特刊》。昨日早晨,这40个版的特刊随着当天的《梅州日报》一起送到了与会嘉宾和广大读者的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他们纷纷称赞本报的创举,
麒麟欢腾颂盛世客家山歌唱和谐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麒麟颂盛世。 坪地街道领导和演员合影。 坪地社区的合唱《十送红军》。 坪东社区少儿演奏民乐《彩云追月》。 坪西社区居民表演客家说唱《客家大嫂赞社区》。 四方埔社区、中心社区联手表演《麒麟颂盛世》。 年丰社区的客家山歌表演唱《幸福山歌众人知》。
大美大爱大客家汇聚雁洋桥溪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奉献爱心的戏在这里拍摄 最美梅州,春秋两季。电影《孝女彩金》去年已经拍摄完毕,去年国庆后开机,只表现了的梅州的秋色。今年5月剧组重回梅州,在梅州市委朱泽君书记的亲自推荐下,摄制组一行人走进了这个远近驰名的“桃花源”桥溪村。 桥溪村古树婆娑、溪流清澈、层林尽染,一副秀丽的客家山村田园风光,
上页 1 2 3 ... 6 7 8 ... 9 10 11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