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544)
期刊(2305)
学位论文(763)
会议论文(96)
视频(76)
图书(5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544)
期刊 (2305)
学位论文 (763)
会议论文 (96)
视频 (76)
图书 (55)
按年份分组
2015(76)
2014(2911)
2013(716)
2012(736)
2011(713)
2010(657)
2009(320)
2008(298)
2007(171)
2005(3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973)
其它(851)
客家研究辑刊(136)
海峡旅游(10)
福建史志(8)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6)
牡丹江大学学报(5)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3)
国史馆学术集刊(2)
安徽建筑(1)
否定政府/重建村莊:中國大陸梅縣客家地區自發社區組識的形成
作者:古學斌  期号:第66期 来源:臺灣社會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區發展  社會資本  自發組織  基層政治 
描述:的過程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村民自我認同的重構在近代中國農村地方政治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社區發展如何借用農村的傳統文化網絡和資源呢?古村的例子對們這群在農村搞社區發展的學者又有甚麼的啓迪和借鑑作用呢
建客家文化名城最美陶艺新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东镇坪山农耕文化名村建设正加快推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文化经济优势 【基层走访】 全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然大氧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悠扬飘逸的中州古韵……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是大埔县发展的第一优势和最大潜力。近来,大埔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机
方箕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箕形砚  私人收藏  古董  宋代 
描述:高3.8厘米,前端宽10厘米,尾宽9厘米,长14厘米,估为试制产品,满身沾粘窑渣。器底前端附两台足,呈前高后倾状。砚盘内无釉,余施黄绿色釉,釉质肥厚温润。虽为箕但又有宋代抄手砚的稚模,线条见棱见角,系水车窑仅见方形器,殊为难得。
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之桥——兼评广西贺州客家文化
作者:郑威  期号:第4期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描述:平衡,可以更好地解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强族群认同的意识,提升文化的自我传承能力。
试论广西客家人的族群认同:以防城港市为例
作者:耿西静  期号:第19期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族群认同  防城港  客家 
描述:文以广西防城港市的客家人为例,旨在通过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各种文化表征来体现客家的族群认同。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
作者:黄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建筑装饰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描述: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寄托,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也不外是培田先民精神追求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培田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使生活向着真、善、美的方向靠拢。同时,培田先民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
什么是客家——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中心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罗香林  导论  族群理论  客家民系  自我认同  中心主义  社会情境 
描述:依据了客家人士的访谈,暗合了族群理论,也揭示了他那个时代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地域范围。1930年代前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存在着对客家人和客家地区的自我认同,[第一段]
石灰草纸巧为材天门高处立阿公:始兴明清客家围楼的灰艺术
作者:谢琳  期号:第8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客家  石灰  艺术  天门  民居建筑  北宋时期 
描述:广东省始兴县现存围屋围楼二百多座,大都兴建于明清时期,是规模宏大、建筑特殊、保存完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大概在北宋时期,始兴客家的祖先从福建省瓦子街(闽西南)和上杭等地逐渐南下,并经几度迁徙,最终选择在粤北始兴山区定居,并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围楼.
解剖客家与再客家 读《客家传播理论与实证》
作者:廖经庭  期号:第130期 来源:全国新书资讯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解剖客家与再客家 读《客家传播理论与实证》
告别,的2011年
作者:行者.冠豸  期号:第2期 来源:新青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字记录  幸福  写作  长篇小说  不真实  生活  跳跃  上网  新年  故事 
描述:倦,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为了更好的思念。也许的骨7-4天生就有着客家先人流浪的天性,处处为客,四海为家。太多的牵挂,太多的不舍,让无法成行,只是胸口跳跃的心依旧没有一刻安宁过。 一边是远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