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当打成包袱卖:台湾客家文化吸引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据中新网4月4日报道台北县三峡镇客家文化园区餐厅准备的“客家花布便当”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因客家先民习惯在天井间活动,用餐时便以海碗装满饭菜,然后穿梭各家门。客家便当,以客家圆楼形状做餐具,配上鸡腿菜饭、客家牡丹花布,打成出远门的包袱模式,颇能吸引众人目光。
台北县是全台客家人口最多的县市
-
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今日拉开帷幕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河源讯 (记者秦仲阳、曾焕阳 通讯员刘石妹、黄少立)昨晚,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的“客家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迎宾音乐会在河源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与此同时,“2008河源客家美食
-
客家土楼里的“新”农民
-
作者:刘永良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摇身变“演员”。湖山乡农民李福渊(右)身怀绝技,被聘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演员。他同时能演奏9种乐器,成了“一个人乐队”,给游客带来意外的乐趣。
摇身变“老板”。洪坑村的林尚上开办了一家土楼旅游纪念品和土楼特产的专卖店,当上了“老板”。像林尚上这样靠参与旅游服务增收的土楼农民越
-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文化交流团离惠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杨剑辉 通讯员叶知欣)11月5日,以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客家公会主席、拿督林演业局绅为总领队的马来西亚斗湖客家公会文化交流团,结束了对我市为期3天的交流访问,返回马来西亚。
斗湖客家公会文化交流团在惠期间,到惠城区小金口街道进行了麒麟舞客家传统文化交流,并游览了惠州西湖、市东江民俗
-
客家山歌大赛花都获银奖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日前获悉,由花都区文化馆创作、表演的客家山歌表演唱《我家办起小旅馆》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客家山歌大赛上获得银奖。花都区表示,这也是花都为丰富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增进客家
-
大型原创客家舞剧将亮相文博会艺术节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毕国学 )由龙岗区投入上千万元打造,龙岗区文化馆与深圳市群众艺术馆联合创作,深圳4位本土导演原创舞剧《大围屋》,将亮相第四届文博会,并作为文博会艺术节开幕式的重头戏,在深圳大剧院
-
客家乡亲齐聚“客家古邑”山歌舞蹈演绎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华社广州9月21日专电】(记者 闫洁 杜鹃)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20日在广东河源市文化广场开幕,别具风情的客家民间巡游、独具特色的客家山歌演唱大赛、原汁原味的客家美食嘉年华,让观众有机会与客家文化亲密接触,全方位体验客家风情。 这次客家文化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
-
把关西客家围打造成旅游最亮点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美娇 关西客家围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最好旅游资源之一。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把她打造成龙南旅游最亮点,提出如下思路: 一、加大宣传力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大对关西客家围的宣传。通过报纸、广播、拍电视等不同媒体,把关西客家围的建筑风貌、建筑规模、建筑工艺,风土人情,客家文化等进行大规模的
-
古稀老人出书忙 新客家魏冬晖笔耕不辍 已作2000古体诗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魏冬晖老人正在创作。本报记者朱金赞摄
■ 本报记者朱如丹 徐焕棠
玻璃门窗上贴满大幅剪纸,柜子上放着带蒙古族韵味的陶瓷摆件……走进魏冬晖老人位于市区江景新苑的家,一股浓郁的东北风情扑面而来。然而,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这位7旬老人书房里收藏的丰富书籍和书房地上放着的几叠稿纸。魏老伯笑着告诉记者,
-
山歌交响化赋予客家山歌新魅力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核心提示 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如何才能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耀眼?在罗湖区委宣传部和罗湖区文联26日联合承办的“客家山歌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海峡两岸专家就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客家山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让其得
上页
1
2
3
...
5
6
7
...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