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话人与客家人比较研究:以广西为例
-
作者:徐杰舜 梁冬平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话人 客家人 汉民族 族群
-
描述:广西的客家人与平话人是两个汉族的族群,尽管由于时空的差异造成了平话人与客家人在迁徙空间、生计方式、风俗习惯、信仰习俗、语言和族群特点等方面的差别,但是两者仍然是汉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继承和延续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汉民族同源异流的分支。
-
客家山歌与客家女性婚恋文化
-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哭嫁歌 宗法意识
-
描述: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特色资源的民间文化,它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是乡间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创造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的内在实质。客家山歌、哭嫁歌、宗法意识等民俗视阈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客家民俗与客家女性生存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层影响关系。
-
栗园围香火龙的展演与价值探讨
-
作者:钟俊昆 赖一捷 廖小凤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围屋 栗园围 香火龙
-
描述:栗园围香火龙是源于军事的宗族式民俗,现已形成了扎龙、起龙、出龙、拜厅、舞龙、游村、放龙、送龙等为一体的元宵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对沟通客家人情感,增进海内外客属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
主持人语
-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采茶戏这朵在客家地区盛开的山茶花,从客家赣南试种成功,已植遍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等地,成为客家民间文化珍品,进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化作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与享乐载体,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而列入第一批名录中!
-
作为田野之学的客家研究
-
作者:万建中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客家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的客家生活中才能滋生出研究的兴奋点。客家学的主要问题不是理论方法问题,而是努力深入田野的问题,是客家生活本身的问题。客家人独特的生活形态、生活观念及其内部知识系统,为客家研究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术研究内容。
客家学圈内的学者大多出身客家,熟悉客家的方言和文化传统,能够用主位的立场理解和叙述一个地方的客家历史与现实。主位研究强调,在研究中要求调查者去习得被调查者所具有的地方性知识和世界观,即研究者不受自身文化的束缚,置于被研究者的立场上,去了解、理解和研究问题。否则,观察者在一个陌生的文化模式中,只能看到若干不相关联的因素,而看不到一个整体。它强调能用当地人的观点去努力理解当地人的文化。客家研究者们拥有客家人和客家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可以在充分体验、感悟、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张开学术之翼,尽情翱翔。还有一点最为重要,作为客家人的客家学者,对考察对象饱含深沉的情感,油然生发出独特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客家研究是带有情感的研究,努力呈现客家生活传统的优越性成为众多学者共同的学术追求。强烈的族群自我认同意识是推动客家学学术持续前行的根本动力。这也是我对这四篇论文读后感的核心所在。
-
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研究 民间文化 书斋 田野 代表作 行走 研究者 文化遗产保护 赣南
-
描述:维方式、生存智慧、想象力。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形势十分严峻。可喜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屡获成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相继成立;学术成果陆续出版,推陈出新。在此形势下,赣南师范学院适时成立“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积极开展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普查、教学培训和学术研究。本专栏结集的三篇专题论文,正是这项“文化工程”的首批成果之一,旨在反映客家研究者对“非遗”保护所作出的实践性回应。本着鼓励新人之用心,以激发年轻一代保护与研究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热情,本期特别推出两位年轻学子的新作,她们虽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却不乏别出机杼的勇气。中国艺术研究院肖文礼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