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传统民歌衬词的文化内涵
-
作者:肖艳平
期号:第5期
来源:民族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衬词 赣南客家 文化内涵 传统民歌 赣南民歌 客家人 客家地区 兴国山歌 文化思想 生活场景
-
描述:衬词是民歌中广泛运用的术语。故名,"衬"为陪衬,辅助,在民歌中起陪衬辅助的字或词,一般多以语气虚词的形式出现。具体地说,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字称"衬字",所出现的词称"衬词",用几个衬词所形成的句子则称为"衬句",但现在在一般意义上习惯统
-
喧嚣后的静寂-洛带客家文化产业群体现状研究
-
作者:肖卫东
期号:第562期
来源:商场现代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带 客家 文化产业 艺术 现状
-
描述:洛带是四川成都的著名客家古镇,近年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我们针对洛带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做了深入调查,在文中就洛带现在保留的文化艺术门类及艺术团体普查的基础上对洛带客家艺术群体活动及其它相关艺术活动进行分析,对洛带今后的文化发展提出了简要的建议。
-
台湾客家话动趋结构中与体貌有关的成分
-
作者:江敏华
期号:第5期
来源:语言暨语言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动趋结构 体标记 动相补语 持续体 紧密先前貌
-
描述:)语法性质介於动相补语标记与体标记之间的「忒(thet7)/□(phet7)」;以及(四)与尝试或短时有关的紧密先前貌「啊(a5)」。藉由讨論台湾客家话中插在动、趋之间類似体貌标记的成分,本文探讨了客家话动词与趋向词的句法关系,中插成分的语法、语义性质,以及几个相关结构的语法化演变途径。
-
环境与体育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人类学视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动中的论述与身影/邱星崴专题二:运动、体育与族群1.国球/许瀞文2.当原住民「动」起来:原住民运动参与的趋势和变迁/林文兰3.棒球场边的人类学家/黄郁芳研究札记分享--记一段寻找自我与认同之旅程:从德国索勃到台湾客家/蔡芬芳研究札记分享--开会通知与会议议程
-
四川仪陇丁氏庄园研究
-
作者:黄秋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川仪陇 丁氏庄园 客家民居
-
描述:为一种客家建筑文化在四川的文化土壤上移植下来,并得到了发展,是一种建筑文化与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积极互动的表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客家民居丁氏庄园在保存了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
-
建设和谐梅州
-
作者:暂无
期号:第S1期
来源:广东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这些古建筑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视察梅州时,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诗句。梅州名人辈出,清乾嘉间的岭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黄
-
四川方言的形成
-
作者:崔荣昌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四川人口 湘方言 现代汉语方言 客家方言 清朝前期 四川省 客家人 元末明初 官话方言
-
描述:方言这么三大类。此外,从一些文献记载的材料看,四川境内可能还有闽方言岛,不过至今尚未发现。探讨这三类方言的来历,对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了解汉语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必需的。
-
四保话语音研究
-
作者:李玉
期号:第6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保话 语音系统 音韵特征 韵尾
-
描述:四保话属客家方言。四保客家话不同于典型的客家话(如梅县话)的音韵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有七个声调。二、中古知、章两组有些字的声母读同见组(k-或kh-)。三、有鼻化韵。四、只有一个塞音的韵尾。
-
四保客家的语言与服饰
-
作者:陈华美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乡约 居住地 服饰 闽西 武夷山 开拓 余华 语言 乡村
-
描述:四保位于武夷山南侧,隶属闽西,是纯客家人的居住地。历史上,长汀、宁化、连城、清流四县交界的结合部,长约70余华里的乡村统称四保。而今四保指清流的里田乡、长校乡、连城的四保乡约三万余人的一带村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在这儿繁衍生息,开拓出一片丰饶之地。
-
客家体育的开发利用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
作者:刘霞 吴玉华
期号:第2期
来源:辽宁体育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乡镇体育 客家体育 发展对策
-
描述:农村乡镇体育作为农村体育的基础内容和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它对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