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性跨系统客家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
作者:廖兰辉 王小惠
期号:第11期
来源:图书馆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献 资源建设 区域性 共建共享
-
描述:从客家文献的分布特点、建设概况等方面探讨客家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从地方文献分类统一、协调采访、编制共同目录、集团化制作数据库等方面研究区域性跨系统客家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和模式。。
-
浅谈客家文化史料的类型及保护:以梅州市剑英图书馆为例
-
作者:卢素珍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史料 文献保护 图书馆
-
描述:客家文化史料有九种类型:客家地方史料、年鉴、族谱、客家名人著述、客家研究性著述、客家报刊、客家音像资料、客家网络资源、客家文献目录。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加强客家文化史料的保护。
-
匠心独具的客家民居
-
作者:樊仁秀
期号:第4期
来源:浙江林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客家人 土楼 围龙屋 赣南围屋 闽西 天圆地方 九井十八厅 特色 天井
-
描述:我到过许多地方,在旅游中,忽然对我国各地颇具特色的民居感兴趣,特别是对匠心独具的客家民居情有独钟。闽西土楼闽西土楼大多分布于福建南靖和永定地区,这里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土楼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山谷盆地里。客家人
-
广西古典园林谢鲁山庄地域特色探析
-
作者:陶世红 黄汉莉 叶明琴 陈刚 罗兆新
期号:第3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鲁山庄 广西古典园林 地域特色 客家文化
-
描述:研究以谢鲁山庄为例,探讨了广西古典园林的地域特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谢鲁山庄的山水格局、建筑形式、植物种类、排水系统、地方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地域特色方面的调查分析,总结该园地域特色形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
-
高校图书馆客家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
作者:廖珠
期号:第1期
来源:贵图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献 高校图书馆 专题数据库
-
描述: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客家文献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一个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具有明确主题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兼具的专题数据库,为客家文献的使用者和收藏者提供一个地方文献资源交流和交换的平台。
-
让地域文化走入语文课堂教学
-
作者:黄小小
期号:第Z1期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 文化资源 语文素养 开发与利用 学生学习 客家文化 传统文化 客家山歌
-
描述: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地开发与利用地域文化,促进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鲜活、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对生长在本地方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独特的教育价值,也是开展语文学习的绝好
-
客家文化产业特性及其发展关系刍议
-
作者:徐维群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客家文化 产业特性 发展关系
-
描述:以分析客家文化产业的特性为起点,对客家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资源类型与产业形式、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区域合作与地方特色等关系,进行学理上的思考,探索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促进客家文化产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
客家文化探索: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
-
作者:肖楚楚
期号:第10期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灯 习俗 独具特色 聚居地 客家人 南康 家族观念 江西 娱乐活动 舞龙
-
描述:"耍龙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江西南康这一客家人的聚居地,在春节到元宵灯节期间,有着与其他地方相似却又独具特色的"搞龙灯"习俗,以此来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家族兴旺,并以此娱乐身心。
-
略谈客家具有防御功能的传统民居
-
作者:赖雨桐
期号:第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防御功能 土楼文化 传统民居 客家传统 客家先民 方楼 永定县 占地面积 围龙屋 防御性
-
描述:略谈客家具有防御功能的传统民居赖雨桐客家先民由中原迁至闽粤赣边区时,这些地方多数尚属草案未辟的蛮荒之地。起初,他们多分散向山区开辟据点,披荆斩棘,利用当地的竹、木、芒箕、茅草等搭成简易茅棚定居下来。然而,偏僻山区单家独屋难以防御土匪的抢掠和猛兽的袭击...
-
关于广州古南越音“地名”的一些问题——并就“十八甫”原意答
-
作者:张寿祺
期号:第11期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州人 广州地名 广州地区 南越 客家方言 广州方言 广东地区 龙门县 语音 原意
-
描述: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王一洲《广州“十八甫”的原意是什么?》一文,不同意张寿祺关于广州地区地名中“甫”音字是古南越方言“村”字意思的观点。张寿祺教授认为有必要答疑。本刊本着鼓励百家争鸣和平等讨论的原则,特发表张寿祺的答疑文章,希望有助于对广州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