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金三角平远
-
作者:练造英 曾俊英
期号:第23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远县 客家 金三角 五指石 三省 文化底蕴 丹霞地貌 广东省 江西寻乌 金库
-
描述:地处粤东北部的平远,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连蕉岭,南接兴宁、梅县,西邻江西寻乌,北毗福建武平,可谓"鸡鸣三省"。古时轮蹄舟车缤纷络绎,为明、清时期粤赣闽三省著名"盐道"要冲;今乃粤东、闽西、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享有"客家金三角"、"闽粤赣边陲璀璨明珠"之美誉。
-
新老客家排练京剧《沙家浜》江苏的“阿庆嫂”、东北的“刁德一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汤连秀(右一)和市老年大学的学员排练京剧《沙家浜》。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开栏语:包容的惠州一直秉承着“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理念,让新客家人有主人翁意识。在新客家人中,有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随子女移居惠州。老年离家,到一个新的地方
-
龙川居民与江西土客家的血缘亲情
-
作者:万芳珍
期号:第3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川 江西土客家 三省交界地 移民 血缘亲情
-
描述:先秦至唐,江西的开发在闽粤赣三省中一直居先。唐宋以后,赣地居民多向闽西拓展,后裔继迁粤东北,并在三省交界地辗转迁衍,推动着交界地的开发。龙川建县虽早,真正意义上的开发是宋以后。明中叶至清,包括龙川在内的交界地居民又上迁赣地。这一移民现象,使得今龙川居民与江西土客家均有血缘亲情
-
客家民系形成及范围界定新论
-
作者:陈弦章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形成 范围 界定
-
描述:形成了尚农基础上重文的耕读之风。宋末元初动乱使赣汀之民向粤东北播迁,梅州有新老客之说,新客形成了“客家人”的称谓并传回祖地,但也有不接受的。故此,客家民系应包含湘南桂北之平话人、赣南粤北不认同“客家人”称谓而讲客家话之人、以“客家人”为族称的汀赣及由汀赣而梅又由梅而海内外之人。
-
粤东北客家传统建筑审美文化研究
-
作者:吴招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北地区 客家传统建筑 审美文化 人文精神 价值理念
-
描述:型丰富,“同根同源”,既是客家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的载体之一,体现了“以和为美”、“以形媚道”和“以境为高”的审美文化特征,具有“宜居”、“安居”与“乐居”的审美属性。粤东北客家传统建筑是
-
怀川话漫谈
-
作者:王保成
期号:第3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方言 普通话 中原官话 北方方言 地方特色 形容词短语 形成原因 东南方言 太行山 客家方言
-
描述:通常来说,中国有八大方言语系,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北方方言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怀川话使用范围虽然在河南西北部,但它完全
-
采茶歌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广播歌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歌 客家山歌 平和县 相结合 商调式 中速 灯笼 开花 漳州 闽西
-
描述:《采茶歌》:这是漳州平和的一首常见客家的6(低音)、1、2、3四声音阶B商调式的歌曲。粤东北、闽西、赣南的客家山歌大都强调羽商二音,都常以纯四度跳进与级进相结合的旋法,而此曲虽具有客家山歌共同的
-
粤东北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
-
作者:江金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客家文化 文化地理学 文化生态学 广东
-
描述:粤东北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
-
从民歌看川藏康巴人和粤东北客家人的族群性格
-
作者:何国强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藏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巴人 朝廷 元初 赵尔丰 吐蕃 赏赐 地方政权 地区 土地 经营
-
描述:了朝廷赏赐给达赖的宁静山以西的大片土地,由代理边务大臣傅嵩炑主持在丹达山(今嘉黎附近)与西藏划界,山以东之地建川边特别区,以西仍为西藏。民国初年置为特别行政区,1928年建省,1955年撤西康省。
-
粤东北乡村治理:回顾及分析:以五华县平安村为例
-
作者:谢乃煌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村 宗族 民间信仰 治理 选举
-
描述:广东省五华县平安村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其潜在或显在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作为当今乡村治理关键环节的村委会选举及管理,平安村的实践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建议尊重村庄自生秩序,推进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环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