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族群,新感动: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
-
作者:吴良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 客家研究 产业研究 文化创意 台湾经验 客家人 产业化 族群意识 客家族群
-
描述:的中国,也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文化多样的国度,地域文化的产业化理应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客家文化自上世纪30年代客家学开始创立以来,伴随着学术、政府和社团的推动
-
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
-
作者:陈晓强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民俗旅游
-
描述:赣南是客家人形成的重要区域,在这里广泛分布着颇具特色的客家民俗风情,对现代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本文拟从客家民俗旅游价值、旅游地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的构想。
-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与风格特征探微
-
作者:谢征 肖艳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山歌 歌词 艺术手法 风格特征
-
描述:文章从赣南客家山歌歌词的韵辙、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客家山歌歌词的艺术手法特点及风格特征,旨在促进赣南客家山歌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进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
庠序的桃花源:香港一所客家村校的办学历程
-
作者:关之英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 客家人 村校
-
描述:00名学生。到90年代末,香港由于出生率下降,适龄学童大减,"从谦学校"在2004年接到香港教统局的"杀校令",在2007年8月底停办。通过对"从谦学校"的办学历史的叙述,可清晰地了解客家人办学的观念,以及香港社会发展的转变历程。
-
论清代汀州的儒学与客家社会变迁:以清初王廷抡的兴学为考察重点
-
作者:黄洁琼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汀州 儒学 客家社会变迁
-
描述: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
客赣方言毗邻地带几个过渡词的本字考证
-
作者:黄小平 李黛岚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赣方言 过渡词 本字 传统文化
-
描述:客赣方言毗邻地带存在着一些过渡词,它们进而延伸到客家方言区,有的发展成为客家方言特征词,主要有同族词"踮"、"点"、"漱"、"鏉"类,单独的词有"濑"。本文考证出它们的本字及其形成原理,对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客家族谱的社会功能变迁
-
作者:毕剑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谱 社会功能 博弈论
-
描述:客家族谱是记录客家宗族世系和重大事件的谱表文书,对客家民系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客家族谱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这些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的变化本身就反映着客家人朴素的博弈理念。
-
论三十年代赣南闽西的客家经济
-
作者:谢一彪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闽西 客家经济 原因 影响
-
描述:20世纪30年代赣南闽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客家精神的影响,客家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创建了手工业和商业合作社,私营工商业经济也一直长盛不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
南宋赣南私盐与盐子狱探析
-
作者:郭秋兰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宋 赣南地区 私盐 盐子狱
-
描述:本文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角度探讨南宋赣南私盐和盐子狱的动态演进。认为赣南私盐和盐子狱随着南宋军事斗争和财政状况的演化而或缓或剧,具有阶段性、跨区域、跨族群互动的特点。赣南盐子狱和私盐的盛行,反映了孕育期赣南客家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和宋代工商业力量成长的时代特征。
-
清代赣南客家庙会市场的地域特征分析
-
作者:谢庐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赣南 客家文化 庙会市场 地域特征
-
描述:客家文化背景下的清代赣南庙会市场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历代,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文化网络,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和文娱功能。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即整合性、地域性、不均衡性、神圣性与凡俗性,反映了清代赣南民间社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农村市场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