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客家民俗信仰与民俗体育
-
作者:吴玉华 陈海琼
期号:第6期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民俗体育 客家
-
描述:运用体育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理论分析客家民俗信仰与原生态民俗体育的关系。主要结论:客家民俗信仰孕育了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而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凸显和强化了客家人的民俗信仰观念;不同的客家民俗信仰孕育了不同的原生态民俗体育项目,不同的客家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蕴含着不同的民俗信仰文化特征和内涵。
-
从审美视角谈客家古民居建筑文化特色
-
作者:宁新安
期号:第5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古民居建筑 审美 文化意蕴
-
描述:客家古民居建筑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展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客家古民居建筑自然和谐之美、建筑空间秩序美和建筑雕饰美等方面的探讨,诠释了客家古民居建筑这一独特的建筑文化内涵。
-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
作者:肖承光 金晓润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居类型 生存情感
-
描述: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
作者:刘宇 何小芊
期号:第6期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赣南
-
描述: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通过对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的细致梳理,概括出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提出旅游开发对策。
-
客家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化的矛盾及现代观念的建构
-
作者:蓝光喜 魏佐国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观念 矛盾 对策
-
描述:客家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化建設間存有許多矛盾。建構客家現代思想觀念新體系,既要正確看待客家文化,大力發展市場經濟,著力加強法制建設,又要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更要崇尚和倡導現代價值觀念。
-
“寻根图城、感我底蕴”--佗城客家姓氏图腾及衍生品设计
-
作者:陈文武
期号:第1期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佗城 姓氏图腾 衍生品
-
描述:客家文化传播也不例外。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佗城客家姓氏图腾设计作为切入点,以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载体,在名称设计、项目策划、图腾设计等方面做大胆的创新性设计与探索,对宣扬河源客家姓氏文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
从客家人的春节习俗透视客家传统文化--以江西赣州地区于都县
-
作者:郭杰华
期号:第7期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春节 习俗 传统文化
-
描述:客家人和其他汉族一样庆祝许多同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其中又以春节的庆祝最为隆重,而且极具客家文化特色和浓烈的乡土色彩。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观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旨在描述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春节习俗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客家传统文化。
-
中国大陆客家人居的空间分布及群体的特质
-
作者:钟声宏 黄德权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文化 客家特质
-
描述: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客家人居分布范围广,空间上基本上与当前倡导的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区域一致。客家人聚集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居住地理环境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生态良好,讲客家话,文化上崇文重教,经济普遍以农业为主线,对外交流兼有封闭性和开放性。
-
从祖先崇拜到崇文重教——理学文化视野中的上犹客家民居门榜
-
作者:周建华 李竞帅
期号:第4期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门榜 祖先崇拜 崇文重教
-
描述:门榜是客家民居的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江西省上犹县客家民居现今仍然保存着原始的、丰富多样的门榜。这些门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续了中国人祖先崇拜的古老传统、中原文化的传统 ,体现了历经漂泊的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人文精神 ,是客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
论客家勤俭优良传统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
作者:王海燕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勤俭优良传统 客家 廉洁文化建设
-
描述:劳节俭的品德。关于客家人的勤俭,我们可以从客家地区历代地方志书、中外专家学者的著述以及客家流行的谚语中随处见到。直至今天,在客家人身上仍然保留着勤俭这一传统美德。他们的"质直好俭,不务浮靡"的品格,在今天倡导的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