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5)
期刊(143)
学位论文(28)
图书(5)
视频(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5)
期刊 (143)
学位论文 (28)
图书 (5)
视频 (5)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5)
2014(178)
2013(47)
2012(57)
2011(57)
2010(65)
2009(32)
2008(29)
2006(6)
200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
舞蹈(6)
艺海(5)
中国道教(3)
客家文博(3)
神州民俗(2)
台声(1)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1)
艺术时尚(下旬刊)(1)
俪人(教师)(1)
閩南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三朝醮個案
作者:林振源  期号:第158期 来源:民俗曲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閩南客家地區  道教儀式    臺灣北部正一派  道法二門 
描述:上,自2000年起在詔安及鄰近(與臺灣北部道教傳統源頭相關的饒平、南靖與平和等縣的閩、客混居地區進行實地調查。主要目的是想藉由儀式的比較,進一步討論臺灣北部道、法儀式傳統的源流與界線,以及道教儀式傳
浅谈“限制”下的民间舞蹈创作
作者:张勇民  期号:第8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限制  民间舞蹈  风格  创作 
描述:当下的文艺工作者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要随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民间舞蹈创作要在“限制”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
论客家舞蹈的风格特点
作者:黄文华 钟哲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舞蹈  赣南采茶 
描述: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客家,汉族的一个支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客家的舞蹈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了解和掌握客家舞蹈的风格与特点,探讨客家舞蹈发展中的问题对促进客家舞蹈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高等院校开设客家舞蹈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李智敏  期号:第4期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客家舞蹈  可行性分析 
描述:客家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客家的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与汉族的舞蹈一样,但是因客家舞蹈独特性,使客家舞蹈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在现在的高等院校中,学校不仅仅要对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艺,还要对我国民间的舞蹈和民间的文化进行保护,并使之传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客家的舞蹈、喜欢客家的舞蹈、学习客家的舞蹈
在高等院校开设客家舞蹈的可行眭分析
作者:李智敏  期号:第4期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客家舞蹈  可行性分析 
描述:客家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客家的舞蹈在很大程届上与汉族的舞蹈一样,但是因客家舞蹈独特性,使客家舞蹈无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在现在的高等院校中,学校不仅仅要声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艺,还要对我国民间的舞蹈和民间的文钺进行保护,并使之传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客家的舞蹈喜欢客家的舞蹈、学习客家的舞蹈
舞龙舞蹈
作者:罗斌 朱梅  来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舞龙舞蹈
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
作者:刘斌 杨林  期号:第3期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舞  赣南  作品  人才 
描述:得我们舞蹈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
作者:眭美琳  期号:第1期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民间舞蹈  文化类型  呈现 
描述:岭南民间舞蹈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及其区域文化的特点。笔者以区域文化为参考,把岭南民间舞蹈划分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区、客家民间舞蹈文化区、广府民间舞蹈文化区等八个民间舞蹈区域,尝试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试论客家舞蹈进入闽西北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可行性
作者:林荣珍  期号:第6期 来源: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舞蹈  闽西北  舞蹈艺术教育 
描述:本文立足于闽西北地区普通高校的非专业舞蹈艺术教育,通过对客家舞蹈的特点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客家舞蹈进入闽西北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目光关注闽西北地区的舞蹈艺术,关注该地区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并为本校课程与教材的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于都县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与道教关系初探
作者:刘东荣 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葬礼仪  聚居  客家人  传统习俗  道士  赣南  仪式  特色  初探  交流 
描述:特色。本文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专家和学界同仁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