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僚与风水文化
-
作者:罗勇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僚村 风水文化 传承
-
描述:风水的正宗代表.三僚留下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风水文化遗存,被学者们誉为"风水文化的博物馆".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三僚在风水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为人们深入研究"原生态"的风水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和重要实验场所.
-
客家学之家族史料与地方史料相关议题研究:以清代台湾南兴庄杨
-
作者:邱荣裕 江长青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谱 碑刻 契约 客家研究 台湾大溪南兴庄
-
描述:追本溯源贡献心力.除了家谱之外,各种老字据与碑碣、文物中的记录,表现出家族人物对于地方事务的参与,以及族内外之社会经济活动,相较于家谱的静态展现而言,透过老字据与碑碣文物之调查与研究,更能表现家族
-
客家方言的源流及与赣方言的关系
-
作者:冯桂华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源 流 赣方言
-
描述: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客家方言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不过,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客家方言和赣方言都有资格作为现代汉语独立的大方言。
-
赣南客家陋俗特征与对策
-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陋俗 形态与特征
-
描述:赣南客家风俗从价值看可分为善俗、平俗与陋俗三种类型,其中,陋俗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但其本质特征是超出于客家人日常生活规范。城乡个人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是可以消除陋俗弊端的。
-
流寓民的差别性户籍制度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基于人口流动与社会
-
作者:何朝银 施骏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流寓民 客家民系 族群认同
-
描述:制度是国家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差别性户籍制度不仅对流寓民进行户口确定,而且进行社会身份的标定。明清时期,土著与流寓民之间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强化了族群的自我认同,推动了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清代摆脱"寄籍"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
节庆活动组织创意与创新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为例
-
作者:俞龙通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节庆活动 创意与管理 组织创意与创新 客家桐花祭 客家社团
-
描述:及执行过程,应更有效整合小区相关利益人士的意见,重视活动的内涵与质量,强化外地游客吸引力,以消费者和游客为导向,创造小区商机;就政策面而言,主管机关的辅导培育政策应该有较长期性的规划与基础性扶植
-
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文化认同与变迁
-
作者:郭一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文化变迁 成都客家 湖广填川 西部大开发
-
描述:根据认同场景论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认同有一些得以延续传承,也有一些发生解构与重构。以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为个案,在“湖广填四川”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客家文化既有认同又发生变迁,传统客家文化应在当代语境下作适当转换,客家文化等优秀精神资源应加以坚守与传承。
-
“在地”与“旅行”——客家族群和区域文化的研究实践与跨越: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在地 旅行 人类学
-
描述:在理论视野和学术话语上从“赣南客家”到“客家赣南”的转变,在研究区域上从“赣南研究”到“超越赣南”或“走出赣南”的跨越。
-
明清以来粤东梅县墟市的发展形态与地方社会
-
作者:周建新 周琍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 墟市 客家 地方社会
-
描述:墟市是观察一个区域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视角。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旨在描写明清以来粤东梅县墟市的历史、周边宗族、墟市庙会的基础上,认识客家传统社会中有关宗族、墟市和庙宇这三大网络的互动关系,进而希望展示墟市历史文化与客家地域社会形成的关系。
-
客家山歌与客家女性婚恋文化
-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哭嫁歌 宗法意识
-
描述: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特色资源的民间文化,它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是乡间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创造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的内在实质。客家山歌、哭嫁歌、宗法意识等民俗视阈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客家民俗与客家女性生存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层影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