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87)
期刊(1472)
学位论文(252)
图书(74)
视频(67)
会议论文(33)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787)
期刊 (1472)
学位论文 (252)
图书 (74)
视频 (67)
会议论文 (33)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04)
2013(552)
2012(571)
2011(538)
2010(432)
2008(217)
2007(128)
2004(23)
1997(1)
1980(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744)
其它(354)
东江时报(109)
嘉应学院学报(40)
客家文博(32)
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10)
学术研究(6)
中国西部(3)
南方文物(2)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我国最北的客家村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之窗] 我国最北的客家人村落在陕西秦岭商洛大山深处。 坐车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西面高速公路出口下108国道,走约一个小时,就来到秦岭南坡、丹江上游的商州黑龙口镇。这里有一条丹江支流流经此地,这条小溪上游靠近源头的地方就是客家人聚居的山村——罗家湾。这个村落地处秦岭南坡深山一条狭长的大山沟中
客家人和邻睦族的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个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人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求得安定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辟自己的家园。因此客家人用和
广东新客家过年回家置业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老家四川广安一个售楼部,遇到同样从广东回来的徐志强,亲切却不意外。羊城晚报记者是在今年春节广安城中的最热点处体验新生活,而这位小伙子,是赶着要置业。在这家正在热卖的楼盘处,春节前天,记者不到
外来婆婆客家儿媳同做汤圆庆元宵元宵节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是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为图省事,人们一般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速冻汤圆。而来自湖南邵阳的袁阿婆和来自惠州的客家儿媳则选择自己动手做汤圆,庆祝婆媳俩在一起过第一个元宵节。 甜咸汤圆口味互补,家人戏称“黄金搭档” 今年是袁阿婆和儿媳头一次在一起过元宵节。听丈夫夸婆婆做的汤圆很好吃
联芳楼: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文化遗产] 客家民系被史学界称为是“永远在路上的民系”。在旧社会,许多客家人因生活所迫,漂洋过海,到外地打工创业。漂泊在外的客家人把对故土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内心,事业有成后,他们都会回乡购置田地,建楼置业。在梅县西阳镇,有一座由旅居海外的客家人兴建、有着浓郁中西建筑特色的客
百年麒麟舞出客家风情舞出年味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几天,宝安区观澜街道君子布社区82岁的张纪森老人格外开心。原来,很快就要过年了,也就到了舞麒麟的传统时节。他的儿孙和晚辈们,也纷纷拿出道具操练起来,准备在春节期间,给社区居民一年一度的喜庆添光彩。 每逢春节舞麒麟一整天 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外形上,麒麟具有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又增一处 客家文化有了新“生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人民日报》12月23日第12版“记者观察”栏目刊登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又增一处客家文化有了新“生态”》一文。文章称,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内涵。本报今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橘仔落水万丈深,一半浮来一半沉。妹你沉来沉落水,莫要浮起
解码客家千年血脉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刘才恒 张林勇 文/图 12月16日11时,记者打开MSN,在线采访宁化老乡――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员孙朝辉,此刻,美国东部时间已是晚上10时。 半个月前,也就是12月2日,孙朝辉来到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和省、市、县客联会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彩球,正式启动
龙南:“客家文化年”的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丽芸记者李国生 当前,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许多县(市、区)日益重视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在龙南,文化事业不仅繁荣发展,而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客家文化为主,全年开展客家文化年活动,使文化渗透城乡,深入人心,实现了文化突破,
客家老人每年做万余顶凉帽惠阳区文化馆欲将客家凉帽申报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给凉帽刷上桐油并晒干。 ▲朱冠玉给凉帽缝上边布。 ▲用竹篾织帽笪。 ▲客家凉帽成品。 ▲惠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了解凉帽制作过程。 客家妇女戴上凉帽。 本报采集 若是外地人来到惠阳,一定会被客家凉帽所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