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场文艺演出庆祝“文化遗产日” 我市文艺团体展演了客家山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演出现场。(陈金鸣摄)
本报讯“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9日晚,市文化馆“群星舞台”鼓乐喧天,山歌嘹亮。一台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热情的观众。本次专场文艺演出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梅州市文化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客家人在清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4月4日又清明。
客家人在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意在慎终追远,发扬孝悌,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
清明扫墓之风,始于北宋末年。不过,其时不拜老墓,而只祭新坟。《东京梦华录》有云:“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扫。”随后,清明扫墓之俗逐渐风行而成。
开始,清明节既拜新坟兼拜旧墓
-
客家四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组诗]
客家山歌
秦腔一路
吼到南蛮之地
开山劈岭
炸响成
客家山歌
仍有高原的高亢
仍带黄河的激愤
粗俗中,客家人的智慧幽默
化作比兴与双关语
在竹板的击节声中
嗒嗒作响
情调多了亚热带
雨季般的缠绵
南海浪花似的温柔
音域更广了,回响
海峡两岸,远至
-
客家四题(组诗)
-
作者:陈俊年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俊年
酿豆腐
相传,在黄河边
包惯饺子
迁徙岭南
难种麦子就种黄豆
逢年过节
就磨豆腐,剁肉馅
添些香菇咸鱼
多了山海气韵
家家剁馅的铿锵
汇成欢快的声势
将酿豆腐的好习俗
代代流传
穷有穷讲究
苦也苦中乐
从包饺子到酿豆腐
客家人
很虔诚地继承
不灵活地创新
-
客家格子钉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文煊
所谓格子钉是宁化客家人建造新房时,将格子板或楼板坊钉在椽子上或楼板横木上(宁化客家人称彭椹)的一种用竹做成的钉子。
改革开放前,洋钉在广大农村使用并不普及,加上农村生活比较贫穷,做房子钉格子板或钉楼板都是用自做的竹钉。但要做成这种格子钉,得费一番工夫的。
选竹。做这种格子钉的竹树,
-
桥溪古韵·梦里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曲径通幽处
美景五彩林
欢畅清澈小溪流
精美的古建筑
日前,笔者与朋友从梅城驱车50多公里,来到坐落在国家AAAAA级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旁的桥溪村采风——
进入村口,只见村子四面环山,山上树木苍翠,郁郁葱葱,一条源于五指峰的山涧小溪,自东向西从
-
客家咸汤圆
-
作者:焦桐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焦桐(台北)·饮食关键词
大二那年初访女友家,约定搭客运车到新屋乡街上,谢爸爸骑摩托车出来接我。他似乎和我一样木讷,除了初见面点头微笑,一路上也不言语。就快到了。谢爸爸终于开,摩托车转了弯,驶进乡间小路。
“这是你们家吗?”我自知不善交际,努力寻找话题,指着稻田边一间看似古朴的红砖农舍问。
-
研究客方言让他走上国际讲坛 ——记广东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梅
-
作者:李金富 曾仕谦 叶志明 钟兴明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永昌在认真研究客家方言专著
[一线传真]
他对客家方言情有独钟,有颇深的造诣,曾经是《梅州市志》、《梅县志》等书“方言篇”的作者。他的著作使大学教授专门致信购买;先后应邀参加新加坡、吉隆坡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并宣讲论文;1998年,他还被评为“世界客属杰出文化人士”。他就是梅江区
-
坪山金沙社区有两座建于清朝的大型围屋,但因土地整备,政府有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峰
坪山新区坑梓金沙社区青排居民小组老屋一巷八号,有座建于清代早期的客家民宅——青排世居,因背靠青排
-
深圳音乐电视《客家新娘》将登央视 “山歌皇后”郑钢坚
-
作者:何文琦 苏韵心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郑钢坚演唱的《客家新娘》已拍摄成MV。(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何文琦 实习生 苏韵心
山水佳韵,客乡深情,以客家原创山歌和客家婚恋民俗为题材的深圳原创音乐电视《客家新娘》近日结束了在梅州的拍摄录制,将于7月初在央视播出。
这部作品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罗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