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非遗展演吸引游客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肖永革、通讯员李秀娴报道:作为传承龙岗客家历史文化、保护珍贵文物、开展客家文化交流的基地,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引入动态非遗项目,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陈设展览和展演活动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博物馆,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今年以来,该馆参观人数达19599人次,同比增长66%。
-
走近“客家之都”
-
作者:钟致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坪地街道的客家围屋。
客家女子服饰。
鹤湖新居天井。
鹤湖新居一角。
客家舞麒麟。
客家娶亲仪式。
客家舞火龙活动。
客家酿豆腐。
客家喜庆茶果。
客家糍粑。
客家酿蚝豉。
客家酿苦瓜。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80%以上,在非户籍人口中,客家人也
-
“馆校联手”传承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肖永革、通讯员贺松平报道:日前,龙岗街道南联小学100多名学生,到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参观,通过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了对客家文化的认识。
今年以来,龙岗街道促进该博物馆与辖区学校亲密合作,大力传承龙岗本土客家文化。该馆先后与南联学校、龙岗中学等学校建立了馆校合作关系,以博
-
感受客家文化 展示结对成果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地居民与来深建设者家庭同乐同游。本报记者 眭建来 摄
本报讯 记者眭建来、通讯员叶晓丹报道:日前,坪山办事处组织田心、田头、竹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开展以“手牵手,幸福同乐坪山游”为主题的本地儿童与外地儿童结对关爱亲子游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促进本地居民与来深建设者更好地融合。
活动当天,
-
几代农耕人一本生意经在坑梓读懂客家文化情怀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建于清道光17年的龙田世居。
本报记者 杨剑锋 通讯员 阮阿萍 文/图
客家人大量迁入深圳,是清康熙30年前后的事。经过近70年的艰苦奋斗,到清乾隆19年即1754年,以坑梓“新乔世居”为代表,第一批大型客家围屋相继建成。近日,记者走访了目前坑梓地区现存的围屋,了解坑梓客家人如何在坪山生根,以及坑
-
12市民向客家民俗博物馆捐赠老物件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2市民向客家民俗博物馆捐赠老物件。本报通讯员 王强 摄
本报讯 (记者肖永革 通讯员苏勇 王强)日前,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在鹤湖新居举行“弘扬客家文化,建设人文龙岗”捐赠仪式,12名爱心人士向龙岗客家博物馆捐赠客家民俗生活用品、艺术品、书籍等物件,丰富了客家民俗博物馆的展览内容。 在此次受赠活动
-
笔墨丹青抒写客家风情龙岗区两画家举办“深圳老印象”画展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包国军报道:由龙岗区美术家协会、龙城街道主办的“深圳老印象”——郭锦山、曾志友国画邀请展于7月7日下午在栖湖酒家开幕。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谢君心及众多文艺界人士参加了画展开幕式,对两位龙岗区画家的作品予以好评。
郭锦山是一位残疾画家,在大芬油画村开办自己的工作室。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赞
-
第九届吉溪文化节热闹开场客家文化“大餐”醉了乡亲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刘尚丽、通讯员黄福胜报道:日前,横岗街道保安社区吉溪老人活动中心锣鼓喧天、麒麟送瑞、喜气洋洋,第九届吉溪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行。整个活动充满着浓浓的客家风情,为到场的每一位人士奉献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大餐。
“吉溪文化节”是吉溪村民自发创立的节日。对客家文化情有独钟的吉
-
本是同根生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鹏凉帽有军旅色彩。
甘坑凉帽。
客家凉帽手工精细。
大鹏凉帽红顶是特色。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阿姨,你的大鹏凉帽可没有我们龙岗甘坑的客家凉帽历史久远,而且我们的手工最精细。”
“我们大鹏凉帽可是官方凉帽,有鹏城的时候就有大鹏凉帽。要说凉帽历史谁都比不上我们大鹏凉帽。”
这样的对话发生
-
HAKKA(客家)艺术节下月狂欢7天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见习记者张珊)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龙岗区首届HAKKA(客家)城市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艺术节将于2014年1月18日在龙城广场拉开帷幕,在7天时间里,以客家文化展示为核心,借鉴国际嘉年华的狂欢形式,拓展客家文化与新移民文化及城市文化的优化交融。龙岗区副区长杨莉出席发布会。
H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