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唱响天籁霞满天 ——记梅州市客家山歌合唱团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刘军 在梅州城区,活跃着一支由60多名退休老同志自发组成的合唱团——梅州市客家山歌合唱团,她是梅州市文化馆属下的一个业余文艺组织。本月上旬,该合唱团代表我市,到汕头参加广东省“百歌颂中华”群众歌会的比赛,获得了银奖第一名,令不少人吃惊。其实,熟知他们的人都知道,这个合
将客家山歌唱响全国 惠州群星客家艺术团亮相央视《同一首歌》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群星客家艺术团在为奥运火炬惠州传递加油。 本报记者林 立 摄 ■ 本报记者林 立 今年4月8日,《同一首歌·走进惠州》在惠州上演时,一组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歌舞节目 《和谐惠州喜事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相比整台耀眼的明星表演,这组由惠州本地演员演绎、表现惠州客家风情的节目更富于特色,令人回味。
“客家”提法最早出自惠州惠州市首届客家文化论坛近日举行,1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26日上午,惠州市首届客家文化论坛在市区金华悦国际酒店举办,来自市内外的11位客家文化专家、学者登台演讲。演讲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既有对客家文化、东江文化发展的探讨,也有对惠州客家文化源流与特色、惠州客家山歌、惠州客家民居、惠州客家书画艺术等惠州本土客家文化多角度的阐述。 客家文化兼具中原
龙岗街道“撒手锏”文化旅游“特色牌” 努力将龙园、东方国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奇石:冲刺。 奇石:欢乐的UU。 奇石:跨栏。 借大运火炬传递的东风,第七届文博会龙岗区龙园、东方国际茶都分会场今日正式拉开喜庆的大幕。 据了解,龙岗街道通过对龙平路、龙园路,以及龙园、东方国际茶都、客家博物馆等资源的整合和改造,目前已形成“三点两线”的文化产业链,实现了文化产业发展与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冯大利四角楼住过“一家”300口位于惠东白花镇田洋村,是迄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外景。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古围屋墙上有不少图案。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 “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5752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为止
“客家名城”入目来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丽芸特约记者傅亮 一座座客家围屋修葺一新,各显特色欢迎八方宾客;客家民俗文化载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多样艺术形式展现其魅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彰显客家元素和气息;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日益红火,富了农民口袋,带来经济效益……走进龙南,一座“客家龙南”、“客家名城”清新入目而来,令人陶醉。
梅州客家新“茶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丰顺朱子文化楼落成时的盛况。 丰顺朱子文化楼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黄金镇产溪河畔竹林边。 【采风】 朱紫球 茶馆,是人们交流与感受心得的好地方。在丰顺县黄金镇产溪河畔竹林边,新开办了一间客家“茶馆”——丰顺朱子文化楼。最近,笔者光顾了这间“茶馆”,美美感受了一番。 朱子文化楼在推进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
廖志华:热心传播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肖大庆 吃过晚饭,随朋友一起到龙南县城龙翔广场旁一家名为“华夏茶府”的店里品功夫茶。寒暄过后,店主双手递过来一张红、黑、白三色相间的折叠式名片,令人耳目一新。接过,两行字入眼:龙南华夏广告装饰公司,廖志华总经理。打开名片,一首“华夏三字经”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不禁念出声来:“华夏人/立大志/敬事
发展创意产业 激活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文博会梅州展馆现场。 本报记者刘奕宏 19日,在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会展现场,记者随市政府组织的观摩学习队伍进入展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参展地区展馆各显神通,挖空心思向参观者展现所在地方独特文化资源,特别是本届新设的文化旅游展区,引入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充满创意,吸引了入场者排队参与体验。 创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