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人的星空
-
作者:钟河林
期号:第10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孙中山 邓小平 毛泽东 客家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历史轨迹 振兴中华
-
描述:耀邦,也是客家人.而涉台方面的著名政治人物,过往的刘国轩、刘永福、邱逢甲,当今的吴伯雄,也是客家人.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客家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
红土地上跋涉者的脚印:读曹春荣著《跋涉集——源自红色故都的
-
作者:舒龙
期号:第2期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故都 中共党史出版社 党史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 历史文化 原副主任 执著精神
-
描述:原副主任曹春荣著的《跋涉集——源自红色故都的观察与思考》(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深感作者在这片红土地上几十年如一日,致力研究瑞金历史,并取得颇多研究成果,他的执著精神令我钦佩.
-
信仰、族群与政治:台湾枋寮义民庙十五大庄形成史及其传播
-
作者:罗烈师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祭祀圈理论 宗教信仰 中国 族群 台湾省 枋寮义民庙 义民信仰 政治参与
-
描述:义民是台湾客家的核心信仰,其中又以新竹县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影响力最大。本文重新思考台湾汉学人类学的重要理论“祭祀圈”,以十五大庄的形成史及其传播为素材,说明这一信仰过程中所包含的族群与政治力量。
-
番子湖客家村近50年来的环境社会变迁
-
作者:温绍炳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客家人 环境 农业社会 生活习性 小农经营 工业社会 经济活动 地形地貌 谋生方式
-
描述:型态,现在正在全世界某些地方以不同方式再现。包括有形的地形地貌改变,新兴建筑物出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的生活习性与谋生方式的变化,都是值得大家回味与思考,也是值得客家人对于这种改变的评判。仅与记下当作大家参考。[第一段]
-
浅谈加强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广东梅县区图书馆客家
-
作者:李带玉
期号:第14期
来源: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通过广东梅县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在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县级图书馆如何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
浅谈客家文化对客家传统建筑上的影响和体现
-
作者:雷霖 庞斯元
期号:第6期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筑及住宅建筑的增多,客家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客家建筑特点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是否有启示和借鉴作用,这都是值得每一位设计师和大众去思考探讨的。本文就此浅谈客家群体的由来及建筑形式之特色。
-
《建筑知识》2005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建筑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户型分析 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艺术 建筑玻璃 住宅设计 古民居 高层住宅 造型元素 晋中民居
-
描述:比较6-P46建筑细部(一)6-P57北京有座西洋建筑博物馆——东交民巷建筑设计1-P17建筑视觉与空间塑造——从徽州民居天井的视线分析谈起1-P21轻松设计(一)1-P51功能的空间和空间的功能
-
博白客家采茶戏现状调查
-
作者:陈孝余
期号:第6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戏源流 剧团 采茶戏音乐 表演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调查
-
描述:桂南采茶戏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自2006年6月入选首批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博白桂南采茶戏在音乐与表演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文章仅从博白采茶戏的剧团现状、表演方式与音乐状况等方面切入,试图阐明博白采茶戏目前的生存状态,并对传统采茶戏的保护措施做一点试探性思考。
-
跨界与多元:地市台“本土作战”致胜之道:以梅州广播电视台的
-
作者:温建营
期号:第3期
来源:南方电视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台 地市 电视机构 客家文化 跨界 省级电视台 客家风情 市级电视台 发展路径 生存思考
-
描述:一、地市电视机构在新环境下的生存思考地市级电视机构作为国内广播电视格局"神经末端",其发展路径的探索在业界和学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在于地市级电视台不具备央视和省级电视台那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市场竞争让地市台在失去政府财
-
海西女性服饰文化现状与保护
-
作者:陆生 刘运娟
期号:第4期
来源:山东纺织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西 服饰文化 现状 保护
-
描述:首先对海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客家、闽南、畲族女性服饰基本形制进行论述,分析其服饰文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田野调查方法总结海西传统女性服饰文化现状,并思考其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最后从立法、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政府支持和青少年教育等几方面入手,提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海西传统服饰文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