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活化石(名家走笔)
作者:肖复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沿闽粤当年客家迁徙之路,一路逶迤看到的客家各式民居,让我格外惊叹不已。客家人虽都是从中原漂泊而来的汉族人,但在这里的民居,即便仍然可以看到某些汉族建筑的基因,顽强地勾连着与遥远中原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在整体形态与布局上已和中原汉族人的民居太不相同。除惊叹之外,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会有这
看福建土楼 到客家永定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 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客家文化:魂牵天下客家人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屹立在长汀客家母亲缘广场的客家母亲塑像母亲塑像。。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 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迁徙的历史。清朝诗人黄遵宪的诗里这样写道:“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 一千多年来,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宋室倾覆,每当中原大乱时,客家先民们就扶老携幼,翻山越岭,一路向南,向南
弘扬客家文化,是客家、中国和世界之急需 ——许嘉璐先生访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许嘉璐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  许嘉璐:江苏省淮安市人,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担任的主要社会团体职务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世界汉语教
重走客家迁徙古道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图片/记者罗磊 通讯员叶飞 典雅的客家围龙屋、灿烂的客家文化、古老的客家方言……客家作为神秘而坚韧的汉族民系,向世人展示一幅幅独特的建筑、文化、民俗等立体画卷。客家人也以其敢于闯荡善于闯荡的拼搏精神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近日,“重走客家迁徙古道”的精彩之旅串游广东、福建和江西客家聚居区,踏上世界客
客家山歌穿上“交响外衣”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小资料 郑钢坚:成名在梅州,发展在深圳。曾以一曲《梅花香里望郎来》唱红南粤大地,荣膺广东省“百花奖”、“梅花奖”,有“客家山歌皇后”的美誉,多次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美华人社区演唱客家山歌。现任罗湖区文联主席。 2008年2月17日,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组织市、区、街道三级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对客家山歌
海外客家文化传承现危机 客家方言在消亡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福建龙岩的客家土楼。 客家围屋第一村南口侨乡村。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危机。”11月29日,第23届世客会“客源天下与天下客家”国际研讨会上汇聚了世界各地约160名研究者,小组讨论中,有学者惊呼,客家文化海外传播“濒危”。 “海外客属华侨的生存
“客家名城”入目来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丽芸特约记者傅亮 一座座客家围屋修葺一新,各显特色欢迎八方宾客;客家民俗文化载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多样艺术形式展现其魅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彰显客家元素和气息;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日益红火,富了农民口袋,带来经济效益……走进龙南,一座“客家龙南”、“客家名城”清新入目而来,令人陶醉。
将军故里秋长客家文化奇葩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秋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促进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严艺超 龙生财   12月22日,“惠州边界行”采访小组进入秋长时,大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份辽阔和诗意,形容秋长
流淌在血脉中的客家符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尽管,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但在迁徙中,总有一些东西让客家人坚守,成为流淌在血脉中永恒的符号。 祠堂 、闽、粤相交的青山绿水间,是客家的主要分布区。走进这里的每一个村镇,可以看到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