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247)
报纸(6255)
图书(1575)
学位论文(1238)
视频(393)
会议论文(344)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247)
报纸 (6255)
图书 (1575)
学位论文 (1238)
视频 (393)
会议论文 (344)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406)
2014(12296)
2013(1277)
2011(1285)
2009(696)
2007(359)
2002(48)
2000(55)
1999(21)
199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90)
客家研究辑刊(586)
嘉应学院学报(228)
客家(113)
龙岩学院学报(89)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1)
台湾研究(4)
运动(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客家人移民日本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作者:罗鑫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日本  移民 
描述:梳理.
梅州市客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氛围  客家文化  梅州市  示范基地  嘉应学院  文化体系  文化建设  社会 
描述:办出品牌;把梅州市容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办成全省廉洁文化研究的示范基地,办成全省廉洁文化进校园的示范基地。
调适和融通:国家权力与客家宗族系统之间的二重变奏--以明代
作者:康春华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调适和融通:国家权力与客家宗族系统之间的二重变奏--以明代
黄遵宪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与实践
作者:何尚武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现代教育  理解  实践 
描述:黄遵宪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与他长期的职业外交官经历有密切关系。研究黄遵宪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黄遵宪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他的教育实践过程及其对区域教育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对研究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区域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明清士人塑造程旼形象的意义
作者:刘正刚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程旼  明清  士人  祠庙 
描述:程旼作为客家地区重要的乡贤人物,至少在宋代已引起士人的关注。明清时期,随着王朝对广东地方统治的加强,广东官绅极力通过挖掘与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塑造了程旼公信、正直、儒雅的完美形象,并通过祠庙建设,最终使得程旼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闻人,士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粤东北乡村治理:回顾及分析:以五华县平安村为例
作者:谢乃煌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村  宗族  民间信仰  治理  选举 
描述:广东省五华县平安村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其潜在或显在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作为当今乡村治理关键环节的村委会选举及管理,平安村的实践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建议尊重村庄自生秩序,推进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环节等.
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  油画教学  学科方向  重点扶持  建设方向  艺术设计教学  书法教学  国画教学  民间艺术  学科带头人 
描述:美术学学科是嘉应学院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之一,其重点建设方向包含油画教学、国画教学、水彩教学、书法教学、艺术设计教学、民间艺术、中外美术史等7个学科方向以及1个中国客家艺术研究所。曹知博教授为美术学学科带头人。学科重点课程负责人为宁新安教授和赵勋副教授,以及由张志祥副教授、林爱芳副教授
20世纪初粤东客家社会生活缩影:以《梅州大侠回忆录》为例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大侠回忆录》  粤东客家  习俗 
描述:原因作一粗浅探讨。
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认同:以赣南寻乌县南桥村客家“迎
作者:郑紫苑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迎故事  村落语境  仪式展演  文化认同 
描述:村落社会文化语境紧密相关的。
人格特质的文化和性别差异:对岭南客家籍大学生与潮汕、广府籍
作者:徐文明 罗苏梅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质  跨民系  客家青年 
描述:性青年表现出焦虑、抑郁、敏感多疑、脆弱性、同情心以及愤怒-敌意的人格特质,而男性却表现出热情、活跃、冒险精神以及缺乏同情心。研究发现,三大民系青年只是在某些特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没有出现更多差异的人格特质,其主要原因在于共同儒家文化、文化融合以及青年教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