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民间风水意识利弊谈
作者:赖雨桐  期号:第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意识  “风水”  二次葬  居住环境  风水理论  堪舆  生产生活用水  具体分析  人体骨架  住宅建筑 
描述:客家民间风水意识利弊谈赖雨桐“风水”,古称堪舆,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的一种学问,是古代的环境学。传统的风水理论,既有迷信的部分,也有合理的、科学的部分,要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斥之为迷信。客家民间存在着较强的“风水”观念,选择屋场或祖坟址(阳...
集体无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心理与外语教学
作者:王斯妮  期号:第1期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客家  文化心理  外语教学 
描述:依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以客家文化心理为个案,分析在无意识中内化了的、心理最底层的文化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心理的构成以及存在差异的渊源,揭示了影响外语学习外显行为的内在原因,对外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从客家民谚看客家人的家意识
作者:徐维群  期号:第2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谚语集成  汉民族  家族共同体  客家民系  民俗文化  “家”意识  社会地位  传统价值观念  客家方言  异姓宗族 
描述:本文通过客家谚语论述了客家人在“家”意识方面传承了汉民族的传统又有了自身民系的文化特点,从家意识的情感和意愿两个层面去透视客家人的家意识,展示了客家人是如何爱家、恋家、念家、发家、顾家和护家的
客家民居的生态意识
作者:李兴发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态意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物流——物质在空间各个环节中的流动  如流向  流速  流量  流距等  状况  流线上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应平衡而且适量  另外一个环节输出的物质为下一环节的资源  能流——能量来自宇宙  在最终返回到宇宙中去之前  信息流——空间中信息的流动是错综复杂的  各种各样繁多的信息随事件发生而发生  接着信息的接收  传递  屏障  记录  分析  加工  处理  反馈  控制运作等都是服务于物流和能流的。 
描述:本文首先简要讨论客家民居山地建筑的背景和基本特征,然后分析它作为一种生态空间环境应有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状况,分析建设者当时的生态意识,试图寻找今天客家民居或其他民居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寻找改造其不足之处或不适应现实生活需求之处的可能性。
小康社会与民系意识的自觉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  先进文化  小康社会  民系意识  文化政策 
描述:人之于广信、珠玑巷 ,客家人之于石城、石壁 ,潮汕人之于河洛 ,无一不认为自己或先或后 ,都是中原的移民。历史且不去追溯了 ,有意思的是 ,自改革开放以来 ,客家民系的自觉意识最早得到激发 ,迄今为止
海外客籍作家移民意识流变
作者:李惠娟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意识  客家  文学  流变 
描述:对于客家迁徙的历史进程,移民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海外的客家籍作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移民意识的传承与衍变,以及海外客籍作家作品与中国客家文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程的内在联系,探讨他们特有迁徙文化行为所展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粤北山歌中的女性角色意识探微
作者:何惠浈 曾艳艳  期号:第5期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双性化  女性角色意识 
描述:长期以来,以客家女性为代表的粤北女性的角色意识悄然地出现分化与嬗变——双性化趋势日渐增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这种人文征象绝非偶然,一定程度上可归咎为客家民系独特的社会地理、迁移历史、民族特性等原因。本文将以客家山歌为研究场域,探求粤北女性性别角色意识双性化的内外因。
海外客家移民的宗族意识与爱国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移民具有浓厚的宗族意识,身居海外,其宗族意识扩展升华为强烈的爱国思想。 客家人每年都有举行盛大而又庄重的祭拜祖祠、祖坟的宗族活动,以增强宗族认同。客家移民强烈的宗族意识主要表现
文化与认同:兼论海外客家人的寻根意识
作者:罗勇  期号:第2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客家人  寻根意识  客家文化  民旋认同 
描述:认同;认同是寻根的驱动力;而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而非血缘关系;因此,开展客家史化研究,弘扬客家文化,可以使海外客李人的寻根意识和认同感得到满足和加强。从而迭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昌盛的目的。[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