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16)
报纸(1251)
学位论文(314)
图书(177)
会议论文(67)
视频(5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516)
报纸 (1251)
学位论文 (314)
图书 (177)
会议论文 (67)
视频 (54)
按年份分组
2015(54)
2014(1790)
2012(299)
2009(122)
2008(122)
2007(74)
2006(47)
2005(26)
2004(33)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9)
客家研究辑刊(1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78)
嘉应学院学报(69)
嘉应大学学报(1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
中国经济史研究(2)
南方农业学报(1)
体育学刊(1)
社会学与客家研究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社会学  民族史研究  学术研究  民间信仰  客家学  客家人  族群性  学术地位  研究范式 
描述:伴随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也从此开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心一开始便集中于民族史研究,其学术地位与政治地位一样重要,其所受到的关注也是绝无仅有的。
从族谱看客家社会与风水话语
作者:小林宏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谱  客家社会  风水 
描述:说风水的社会背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比较考察福建永定湖坑李氏族谱和广东河源龙川李氏族谱,讨论在客家社会风水话语作为文化装置的功能。
地方教化与社会控制:以宋代汀州教育机构的设置为例
作者:靳阳春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汀州  教育机构  客家 
描述:。汀州在福建属于最晚开发的地区,地理环境山峻水急,国家权力无法完全控制汀州社会,因而把教化当作重要的辅助手段。汀州完备的教育机构对汀州社会风气的改变起到促进作用。
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
作者:周雪香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移民社会  台湾  客家移民 
描述: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清代赣南客家人的风水观与地域社会―以三僚曾氏坟墓纠纷为例
作者:温春香 朱忠飞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风水观  地域社会  三僚  坟墓纠纷 
描述:观念以及风水观与地域社会的复杂关系。
清代赣南客家人的风水观与地域社会:以三僚曾氏坟墓纠纷为例
作者:温春香 朱忠飞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观念以及风水观与地域社会的复杂关系。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客家族谱的社会功能变迁
作者:毕剑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谱  社会功能  博弈论 
描述:客家族谱是记录客家宗族世系和重大事件的谱表文书,对客家民系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客家族谱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这些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的变化本身就反映着客家人朴素的博弈理念。
明代赣闽粤边的人口流动与社会重建——以赣南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王东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社会重建  客家 
描述:程度上正是伴随着赣闽粤边移民社会的“土著化”进程而奠定起来的。
流寓民的差别性户籍制度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基于人口流动与社会
作者:何朝银 施骏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流寓民  客家民系  族群认同 
描述:制度是国家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差别性户籍制度不仅对流寓民进行户口确定,而且进行社会身份的标定。明清时期,土著与流寓民之间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强化了族群的自我认同,推动了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清代摆脱"寄籍"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论清代汀州的儒学与客家社会变迁:以清初王廷抡的兴学为考察重点
作者:黄洁琼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汀州  儒学  客家社会变迁 
描述: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