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播与客家社会变迁:在“国家”的历史场域中寻找客家发展
-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客家 社会变迁 脉络 场域 历史 中原文化 文化素质
-
描述:受到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客家族源争论的影响。在客家族源的问题上
-
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
-
作者:邱荣裕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噶玛兰 隘寮 王爷公 土著化
-
描述:宜兰地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嘉庆年间再次由官府配合民间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料完整,历史发展与目前社会环境变异不大,且田野调查便利等研究条件具备,因此作为本论文研究客家族群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变迁王爷公的时空区域,企图藉明显的历史发展说明客家文化中民间信仰变迁的土著化过程。
-
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文化认同与变迁
-
作者:郭一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文化变迁 成都客家 湖广填川 西部大开发
-
描述:根据认同场景论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认同有一些得以延续传承,也有一些发生解构与重构。以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为个案,在“湖广填四川”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客家文化既有认同又发生变迁,传统客家文化应在当代语境下作适当转换,客家文化等优秀精神资源应加以坚守与传承。
-
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变迁的人类学透视: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
-
作者:刘宇 周建新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家围 旅游开发 人类学 心理变迁
-
描述: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开发带来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变迁。苏家围集浓厚的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优美的乡村风光于一体,从2001年开发至今,当地居民社会心理经历了欢迎与期待、热情参与、淡漠与反抗三个阶段。
-
旅游发展下的客家妇女变迁探讨-以梅县雁洋镇下虎形村为例
-
作者:郑妹莉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旅游与发展 文化变迁 妇女特性
-
描述:客家妇女以其特有的族群意象受到海内外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客家妇女研究也是客家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客家社会的发展,特别在是客家商潮下客家旅游的时兴,传统客家妇女的特性也开始融入时代变迁的元素。
-
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
-
作者:周雪香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移民社会 台湾 客家移民
-
描述: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变迁
-
作者:李建猛 钟俊昆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台湾客家 文化传承 文化变迁
-
描述:客家人在定居台湾的数百年间,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十分鲜明,有对原乡文化的传承,也有相对于原乡文化的变迁。在这一系列的客家文化传承与变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客家人常年的迁移生活、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与生活在其周围的其他族群的互动,是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
台湾客家婚姻礼俗变迁之研究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婚姻礼俗 定婚
-
描述: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
-
明清时期闽粤客家的倒迁与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述论
-
作者:李晓方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史 明清时期 赣南 移民 生态变迁
-
描述:,以及伴随移民而来的新的生产方式,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空前的破坏,自然生态和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
流寓民的差别性户籍制度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基于人口流动与社会
-
作者:何朝银 施骏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流寓民 客家民系 族群认同
-
描述:制度是国家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差别性户籍制度不仅对流寓民进行户口确定,而且进行社会身份的标定。明清时期,土著与流寓民之间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强化了族群的自我认同,推动了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清代摆脱"寄籍"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