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粽 紧紧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都讯 见习记者李榕过端午,包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客家人的习俗里,粽子里裹着亲情、友情,粽子裹得越紧,亲情和友情就越牢靠。前日上午,在罗湖区翠岭社区袁女士家里,几个客家邻居一边裹粽子,一边讲述客家端午习俗,好不热闹。(南方都市报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
-
中心城区将新建三座大桥沙石大桥、武陵大桥跨章江客家大桥跨贡江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刘友春 记者朱俊兴) 10月31日,记者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赣州中心城区将分别在章江、贡江上新建沙石大桥、武陵大桥、客家大桥三座大桥。目前,三座大桥的方案设计已完成招标。
据了解,沙石大桥起于章江新区红都大道与赣康路交叉口,沿赣康路跨章江至323国道,线路全长约1.12公里,规划桥
-
客家人的“古月”情怀
-
作者:叶冶冶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小时候 ,每逢家里买了肉,或来了客人杀了鸡鸭,母亲就会拿出五分或几角钱,叫我去杂货店买回一小包“古月”。虽知“古月”就是胡椒,少年懵懂的我,却在“古月”的清香里,萦绕上了“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的终身不离不弃、诗一般的“古月”情怀。
及至长大,读了一点书,才对“古月”有了些了解。
-
保护传承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在章贡区水东镇七里古村落,某影视公司在拍摄极具本土特色的赣南客家采茶戏《冷庙重逢》片段。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赣州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商家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拓现代文化市场,传统的客家文化得到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记者吴书梅 摄
-
能让游客懂客家文化很自豪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客家博物馆讲解员周琳
[我的元旦日记]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阴
早上醒来,天色依旧灰暗,寒气似乎比昨夜来得更凶猛些。在这样的天气里,真希望能在暖暖的被窝里多呆一阵。但今天是我值班
-
客家祠堂淌古韵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南一客家古祠堂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
-
广东省客家商会会歌歌词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音乐轻起,童声念白:客家走天涯,
行者路为家,大路通天下,根在大中华……
月光照在我家乡,
家乡就在那路上。
离开爹娘去闯荡,
哪怕山高水又长。
为了亲人的期望,
为了归乡的荣光,
不管走到天涯海疆,
无论漂过万里重洋,
月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有我们的梦想。
我们血脉相连,
-
品客家文化 享“悠然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客家民谣、诗词歌赋、民间故事、大师画作……经改造焕然一新的梅江区泮坑客家文化览胜园,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但提升了“客都”文化品位,也成了市民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越来越多市民在登山健身之余,更喜欢漫步在充满浓郁客家韵味的环湖长廊中,一边欣赏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一边品阅亭台廊
-
南都旅游俱乐部 千车万人游河源首发团探访客家古邑
-
作者:陈坚盈 黄集昊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月15日-至17日南都旅游俱乐部首发团出发,通过走珠三角-河源的传统自驾线路,几十位自驾爱好者及南都
-
苏家围:苏氏遗风 客家浓情
-
作者:李伟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触摸苏氏宗族七百年的足迹、体会客家人的文化精神、纵观新中国农村的沧桑变化,欣赏翠竹环绕的南中国画里乡村的美景。
苏家围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苏围村,距离河源市区26公里,至今有8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