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窥江西客家研究未来趋势:台湾与粤东的经验
-
作者:罗烈师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概念 土客概念 客人论述 客家论述
-
描述:客家研究兴起于台湾、香港与闽粤赣,目前台湾与粤东“具历史深度的建构论”立场蔚为主流,本文认为在这一研究趋势下,江西的客家研究应该一方面以前述理论检视江西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的族群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则以江西本身独特的历史、地理、语言及文化的背景,与台粤的理论展开对话。
-
温床与中枢:南宋与明中叶赣南在客家民系中的地位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赣南 客家人 畬民 汉化
-
描述:明中葉,湘贛閩粵邊區再次爆發大規模的畬漢人民大起義,王陽明出任南贛巡撫,剿撫並用,平定了起義,並採取措施,促成大量畬民轉化為客家人。在這一過程中,贛南是湘贛閩粵邊區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對客家民係迅速發展起到了中樞作用。
-
平话人与客家人比较研究:以广西为例
-
作者:徐杰舜 梁冬平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话人 客家人 汉民族 族群
-
描述:广西的客家人与平话人是两个汉族的族群,尽管由于时空的差异造成了平话人与客家人在迁徙空间、生计方式、风俗习惯、信仰习俗、语言和族群特点等方面的差别,但是两者仍然是汉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继承和延续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汉民族同源异流的分支。
-
近十余年来我国客家围龙屋研究综述
-
作者:贺小利 甘萌雨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围龙屋 研究综述
-
描述: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特质的重要实物载体,向为学界所关注。就近十年来客家围龙屋的国内研究成果很丰富,围龙屋有独特造型与丰富内涵,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多学科研究。
-
刘义章教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 中国文化 历史学 基督教 书院 总监
-
描述: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资深书院导师、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监。1976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后负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获授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历史学)。曾任教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
特邀编委 张维安教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院院长 客家文化 台湾中央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交通大学 社会学 博士学位 博士后 华盛顿大学 戴维斯
-
描述:现为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院长、教授。1987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博士后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曾任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院长、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
-
作为田野之学的客家研究
-
作者:万建中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及其内部知识系统,为客家研究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术研究内容。
客家学圈内的学者大多出身客家,熟悉客家的方言和文化传统,能够用主位的立场理解和叙述一个地方的客家历史与现实。主位研究强调,在研究中要求调查者
-
海外客家人的认同归属与中国民间经济外交
-
作者:龚子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认同 民间经济外交
-
描述:迹和规律,由于存在着种种难以割舍和明晰的因素,在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客家人中,还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取向。尊重、正视这一现实是我们在发展与海外客家人之间的民间经济外交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
赣南客家灯彩艺术浅析
-
作者:黄晓芸 黄文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灯彩 舞蹈特征 美学特色
-
描述: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敦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灯彩艺术,是客家人欢庆喜日佳节常用的一种表演方式。赣南客家灯彩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锣鼓节奏铿锵有力,赣南客家人民把生活的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悟都融进了灯彩中。
-
节庆活动组织创意与创新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为例
-
作者:俞龙通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节庆活动 创意与管理 组织创意与创新 客家桐花祭 客家社团
-
描述:的思考。如此,客家桐花祭"整体统筹、企业加盟、县市执行、小区发展"的经营模式,才能更加顺畅运作,客家桐花祭的"文化扎根、振兴产业、带动观光、活化客庄"的愿景与目标才能更加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