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15)
期刊(1829)
学位论文(396)
图书(96)
会议论文(51)
视频(29)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15)
期刊 (1829)
学位论文 (396)
图书 (96)
会议论文 (51)
视频 (29)
按年份分组
2015(32)
2014(2114)
2013(421)
2012(489)
2011(493)
2010(364)
2009(176)
2007(97)
1999(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663)
南方日报(101)
客家研究辑刊(98)
大众文艺(24)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5)
大众文艺(理论)(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
发展(1)
龙川佗城承载2200余年沧桑 南越王赵佗引导中原人与南越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佗城的考棚。 佗城内修缮一新的学宫。 龙川孔庙大钟。 越王井至今保存完好。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关于赵佗龙川故城究竟在双江牛颈岭上还是佗城的学术讨论在广东省史学界激烈地进行着。10多年过去了,这场争论的最终答案已经勿庸置疑。从那时起,广东省的龙川县,就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客家古村 文化瑰宝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照 1999年以来,我先后发表了数十篇客家方面的小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取材于赣县田村周边,并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有人问我:“田村真像你所写的那样好吗?真想抽空去看看。”也有人问我:“你似乎有写不尽的田村事,道不完的家乡情,为什么不多写写赣州?”我想原因有三—— 首先,田村是我的故乡,谁不说自己家
7年写歌2000首人称“客家山歌王”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核心提示 黄浩群,梅州市兴宁客家人,1948年出生。在家乡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他,虽然喜欢客家山歌,却因疲于生计,一直不能尽情欢唱。2001年,黄浩群来到深圳给儿子带小孩。3个子女在深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老人的心情也变得开朗。来深7年,他写了2000多首客家山歌,多次获邀登台表演。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
退休老人骑单车挖掘客家文化编撰的《客家缘》80万字,讲述惠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人们在现场调查、记录客家文物。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几本《客家缘》,凝聚了几位老人多年的心血。 《客家缘》第四卷近日和市民见面了。四卷《客家缘》用80万字刊登了近400篇反映客家文化、经济发展的文章,推介了惠州80多位客家精英。记者了解到,这么浩瀚的工程是
每枚像章都记录历史 “新客家”孟展鹏20年收藏百余枚毛主席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孟先生收集的毛主席像章。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近年来,毛主席像章成为民间收藏一大热点,这不仅是人们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怀念和敬意,更是因为这些像章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河南来惠发展
昔日打工妹今成老板娘 “新客家”游小丽来惠20年 自身变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图:20年前初来惠州的游小丽在惠州西湖边留影纪念。 图片由本人提供 左图:小丽想把四川饮食文化在惠阳推广开来。本报记者李芳娟 摄 和志愿者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时,游小丽(第一排左一)笑得格外开心。 坐在记者面前的餐馆老板娘游小丽,看不出已近不惑之年。作为一位来惠已20年的“新客家”
惠州方言困惑苏轼父子 我市学者认为该方言形成于先秦时期客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惠州一些民间活动中,主持人一般都边唱惠州民谣边跳舞。 惠州本地人一般都用方言交流。 尽管惠州方言日渐式微,但它还有很深的生存土壤。 掌牛仔,掌牛奴, 餐餐食饭捧香炉。 马鲛咸鱼你冇份, 臭风咸菜一蒲芦。 读过林慧文先生编注的 《惠州民间歌谣》一书的人,想必都对这首《掌牛仔
客家古戏台与古戏联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爱看戏。过去,戏剧演出便是客家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甚至于私人请戏班演戏,成了某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固定的戏台,这些古戏台,都贴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戏联。如上杭中都“千年台”就贴着清光绪年间文人何金甫撰的对联:千万英雄豪杰扭转乾坤显功绩;百十年岁周转忠孝贞节蔚成风。 永
客家山歌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袁粮钢 戴晓蓉 “今晚酒席很丰盛,锄地种菜咁有园(缘)。”12月25日晚,当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专家相聚富丽华大酒楼时,情绪激昂的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即兴作词并清唱了这样一首表达两岸同胞骨肉情的客家山歌。 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天正好是海峡两岸正式“大三通”
永定客家土楼展台成最“抢眼”风景线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永定客家土楼精心准备的旅游宣传资料和纪念品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境内外嘉宾。 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福建展台前放置的直径近两米的竹制土楼模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纷纷拍照留念;民间绝艺王李福渊一人同时演奏九种乐器、吹物王阮宏昌用树叶神乎其神的吹技吸引着过往宾客驻足聆听;李明卿的提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