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基于广东省丰顺县的案例研究
-
作者:黄杜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新农村建设 社会功能 传统文化
-
描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一是坚持合理保护开发客家传统文化:二是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农村建设中;三是注重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文明新风;四是建设体现客家农村特色的精神家园,提升农民精神文化追求;五是加强传承和发展客家传统文化的队伍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梅州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秋长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叶挺故居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
会龙楼依旧气势磅礴。
当地老人在讲述碧滟楼历史。
游客在叶挺故居参观拍照。
2008年12月23日,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惠阳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阳区规划
-
客家之爱
-
作者:吴德荣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避战乱,闯蛮荒,悲天地,拓前程,这是许多年前我对于客家民系的最初认知。那时年轻,对于自己地域母体和精神母体的客家,缺乏应有的探究,更缺乏广阔的构想。如今对于客家,虽说历经了轰轰烈烈客家热的洗礼,认知层面、体悟层面有了一定拓展,但也只是于记忆的皱褶里填入了一些关乎客家的零乱 章节而已。从出生到现在,
-
为人勤俭 为官廉明 ――客家人的为人为官之道
-
作者:温国能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在几千年的颠沛流离中经历了国亡家破之痛,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深尝风刀霜剑之苦,加上疫疠疾病,或家破人亡,或亲人仳离,在生存斗争中,除了团结互助,甘苦共尝之外,尤其悟出了一个真理: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勤与俭的精神。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以儒家为核 心,而这一批离乡背井的中
-
陈菊芬:与客家山歌结下不解之缘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菊芬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声乐教师,但在许多喜欢客家山歌的人的心目中,她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把客家山歌从家乡唱到省城,又从省城唱到省外,唱到南洋岛国新加坡。由她演唱的客家山歌CD专辑,不但得到众多歌迷喜欢,而且被海峡两岸许多电台、电视台热播。熟悉她的人们多亲切地称她为“菊子”,而喜欢她的歌的
-
百年善述围 获封兴宁十大古民居近百袁氏后裔聚首客家大屋善述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各地赶来的袁氏后裔及附近村民聚集在一起,观看送戏下乡的文艺表演。本报记者 谭伟山 摄
历经百年沧桑的客家大屋内,近百袁氏宗亲济济一堂。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此前素未谋面,此次为了同一个目的,从全国各地赶赴聚首。昨日是兴宁袁氏祖居——— 善述围的大日子,市政府正式对其授予“十大古民居”的牌匾。
-
客家民居展儿童版画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获特等奖的《大地》,作者陈鹤元,11岁
▲获二等奖的《淘气牛》,作者姚明楷,8岁
本报讯(记者 梁瑛)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白墙灰瓦的客家民居,一批充满童趣的儿童版画作品就展示在这样一个古意盎然的特殊展厅里,画中的现代想象与画外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1月17日,“深圳国际少儿版画作品展”在深圳观澜
-
唱响客家山歌 鹅城闲话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于 竹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做客今日惠州网“惠民在线”论坛期间,有网友提出,我市有很好的客家山歌基础,可否在我市建一个客家文化大舞台,让客家文化像东北二人转一样真正成为一种地方特色?
笔者认为,该网友说出了惠州人的心声。近年来,我市除了开发建设好惠州西湖、龙门温泉等具有地方特色旅游景
-
游客眼里的客家土楼
-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自去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永定客家土楼游客与日俱增。游客的眼里永定客家土楼是什么模样,他们欣赏土楼和品味土楼有哪些感受?带着这个问题,3月上旬,我们采访部分土楼游客。
“土楼乡村很美”
“如果 说我参观土楼有什么感受,我认为土楼山村实在是很美,”正在洪坑村参观土楼的福州游客
-
赣南客家围屋再现生机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围有多美,何不来山村走一回,你看那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在江西省龙南县,一首《山村客家围》四处传唱。龙南县是“中国客家围屋之乡”,有376座客家围屋。这些围屋多建于明清时期,高耸的炮楼、森严的炮口、厚实的城墙,铭刻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在过去,围屋代表着传统、封闭和自给自足,如今这些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