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古玩市场
-
作者:杨军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而后发展至重庆南路、衡阳路及开封街一带,当时那里集结了一些老印刷厂和书肆,经常有些书画文物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过去台北市早期的标志性建筑“中华商场”的“忠”字栋,古玩艺品商店多集结于此
-
本周六到博物馆新馆赏“非遗” 现场还将展示咏春拳,展演客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南都讯 记者吕婷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昨天,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博物馆等部门将推出六大活动,包括免费文物鉴定、举办《大善之美———深圳博物馆社会
-
闽西客家姻亲称谓述略
-
作者:熊寒江
来源:“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从史籍的记载,出土文物的考证,以及社会调查,谐牒溯源,闽西客家是我国晋代开始的中原汉族大举南徙,与当地闽越族融合而成的一支民系。他们带来了北方文化,使黄河文化溶入长江文化中,从而使南方文化益加兴盛。所形成的文化传统,也
-
强力打造客家文化品牌 积极服务“两个先行区”建设
-
作者:温文标
期号:第7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文化品牌 客家文化 族谱 上杭县 姓氏 建设 台湾地区 海峡两岸 澳门地区
-
描述:一,至今保留着李、张、丘、廖等30多个客家姓氏始祖的祖祠、祖墓,他们的裔孙遍布海内外,每年都有数万海内外乡亲前来寻根谒祖。上杭县收藏着115个姓氏、1600多部、1万余册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向外播迁、繁衍生息的重要史料和寻根谒祖的珍贵文物。
-
好风赁借力——文化之乡的教育动因
-
作者:何国华
期号:第S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动因 书院 中学 物质景观 尊师重教 文化名人 中心地位 私立学校 小学 等学校
-
描述:梅州是著名的"华侨之乡"、"足球之乡"与"文化之乡"。着重体现梅州文化之乡的主要是其悠久的客家文化中心地位;历史上大量涌现的文化名人,以及留下的文物古迹;尊师重教的传统风俗代代相传;以客家物质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定为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福建文化遗产保护之忧
-
作者:刘志锋 余兆钢
期号:第6期
来源:人民政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福建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祖国和平统一 国家文物局 东南沿海
-
描述:要的作用。特别是闽台具有独特"五缘"关系,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加强福建文化遗产尤其是涉台文物调查、保护,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五华荣槐楼
-
作者:红梅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县 广东省梅州市 围龙屋 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民居 文化历史 长乐 乾隆年间 清朝 革命历史
-
描述:2010年10月,具有悠久酒文化历史的五华县"荣槐楼"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荣槐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安塘角,是一幢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由当时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广东布政司温荣槐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
基于3S的中国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构建初探
-
作者:张正栋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数字博物馆 客家文化 中国
-
描述:本文在阐述了数字博物馆的含义、建立中国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S)的中国客家文化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与实现中的技术和方法,并详尽叙述了文物数字化信息的获取、存储、检索、传递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中国知名期刊社“梅埔文化考察团”深入客家腹地梅埔进行考察
-
作者:欧阳文
期号:第1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考察 期刊社 客家文化 杂志社 梅州市 总编辑 硬笔书法 人文化 考察团 广东省
-
描述:由旅穗埔人文化研究会、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梅州市文物鉴赏收藏协会承办的中国知名期刊社"梅埔文化考察团",由团长刘胄人(广东《新周刊》总编辑)、副团长林文强(广东《源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率领,中共中央《求是》杂志子刊《小康》杂志社社长
-
历史文化名城长汀价值特色分析与保护
-
作者:何郑莹 裘行洁
期号:第6期
来源:南方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汀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
-
描述:长汀享有全球"客家首府"的美誉,又是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省红色政权所在地,兼具客家文化和革命历 史文化内涵。在对其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注意到以下问 题:保护整体环境风貌,文物古迹的保护建立起分层次的体系, 对古城进行空间整治、容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