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客家山歌到革命诗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山歌变革
-
作者:苏剑
期号:第3期
来源:客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山歌 文学研究 中国 土地革命时期
-
描述:从客家山歌到革命诗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山歌变革
-
扩大亲情,发扬传统——我会派代表参加世界客属第13次恳亲大会
-
作者:张汀开
来源:漳州客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扩大亲情,发扬传统——我会派代表参加世界客属第13次恳亲大会
-
挖掘文学富矿创作精品力作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第八次
-
作者:温燕霞
期号:第1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九代会、中国作协八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时提出的问题:“我们是一个有五千年优雅文明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大国。历史给了我们文艺工作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我们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把握时代深层脉动的力量?”这是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作家深思。 作为一个出生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女作家,我的创作总是从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曾经发生在赣南这块红土地上的文明进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偏远、古朴、富有客家风情的赣南,是我创作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它就像一口井,我怎么从里舀,都有水,所以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创作背景放在赣南。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作品,大部分都与赣南、与客家相关。比如描写赣南客家围屋里寡妇生活的《夜如年》,描写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女战士成长的《红翻天》,虽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对象不同,但都以赣南和客家妇女为题材。
-
梅州客家联谊会召开二届一次代表大会
-
作者:饶淦中 谢永昌
期号:第36期
来源:梅县侨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梅州客家联谊会召开二届一次代表大会
-
台湾汀州客二次移民研究:以苗栗县造桥乡平兴村谢姓家族为例
-
作者:赖文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汀州 认同 客家 造桥 家族
-
描述:活動都客家化,因此這群汀州人就一直留在客家認同的概念裡,也就是因為在地化所以謝屋的客家認同因而存在;反之如果這群汀州人若不是在苗栗發展,很可能這些客家認同就不會存在了。在祖籍認同層次談客家是沒意義
-
从族群关系看清代台湾桃竹苗地区义民信仰区域差异──以清代苗
-
作者:张正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苗栗 区域史个案研究 桃竹苗地区 北台湾客家史 客家义民信仰 族群关系史
-
描述:因與清代苗栗堡境的閩客械鬥風氣不發達有關。清代苗栗堡境西側的「北大肚山系」,與東側的「關刀山山脈」,對於當地族群關係演變的意義,在於「北大肚山系」山勢雖不如「關刀山山脈」般險峻,但該山系卻相對使苗栗堡客、閩兩族群的接觸機會,未如枋寮義民祭祀圈十四大庄,或中港堡、吞霄堡、「南桃園東側」等地區來得多,故不易使苗栗堡的客、閩兩族群,發生大規模接觸與衝突的機會。這也造成清代苗栗客家人的族群意識,在林爽文事變後百餘年間,隨世代交替而逐漸降低。是故苗栗義民信仰並未同於枋寮義民信仰般,有因為閩粵械鬥氛圍較濃厚的歷史背景來發展「區隔粵閩」、「強調粵人忠義精神」之族群認同符號,而成為一大區域信仰。二、 在清代苗栗義民信仰中,有一重要制度為「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其為清代苗栗地方人士,可藉由出資金來加入「苗栗義民祀」會友,且其會友身分不但可世襲,百餘年來又不斷有新會友加入,最終成為清晚期的「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又「327會友」制,並沒有歷史需求發展為「區分會友間階級高低」,與重視「神牌位序差異」之模式,「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都在該廟左偏殿,以一面木牌陪祀,即可代表清代苗栗義民廟「327會友」在該廟信仰者心中之歷史貢獻。此外,苗栗義民信仰也主祀真正殉難於林爽文事件的「義士眾姓諸公」、淡水廳幕僚壽同春、與淡水廳同知程峻之模式,也是不同於枋寮義民信仰之處。三、 清代苗栗堡西境地勢較為高聳的「關刀山山脈」,在清中期時,隘線分佈於此山脈西麓,故當時該山脈尚是非常重要的「區隔漢原」之地理形勢。但約在清中後期之際,因苗栗客家人往東越過該山脈開墾樟腦利益,也使「後龍溪上游區」,即今獅潭鄉與大湖鄉等地,最終成為客庄。而其中較重要的漢人拓殖勢力,有獅潭、南湖等庄的黃南球勢力,與大湖吳定新家族勢力,以及拓出桂竹林一帶的劉緝光等勢力,而「後龍溪上游區」有無義民信仰,也與這三勢力分佈有關。清晚期的黃南球,其前半生經歷較少與苗栗堡有淵源,双與枋寮義民信仰分佈區域較有關係,故黃南球拓殖出獅潭與南湖二庄後,也在二庄各置一間義民廟,其皆分香自枋寮義民廟,以祀奉死於漢原械鬥的骨骸。而清晚期吳定新家族勢力,雖也為大湖庄帶來義民信仰,但其他大湖庄民不見得都信之。故清代大湖庄民初建大湖義民廟時,很可能已被該庄人視為陰廟,而將該廟設在遠離大湖庄市街中心外的「下坪仔」。又該廟石製主神牌,同時書寫「萬姓同歸.褒忠義民」,是雜揉了枋寮義民信仰,與漢人社會常視為「陰廟」的萬善爺性質。大抵而言,「後龍溪上游區」的獅潭、大湖、南湖等三間義民廟,是双應清晚期當地漢原關係緊張下的歷史產物,因此也在清代北臺灣族群關係史的意義上,與本為區隔閩粵為主的枋寮義民信仰有所差異。四、 枋寮義民信仰乃清代嘉、道以來,竹塹當地「城╱閩」與「郊╱粵」的閩粵械鬥風氣下之產物,「郊區」的枋寮義民祭祀圈內之粵人,係藉此突顯「粵人忠義於朝」精神,期盼朝廷能對當時弱勢的臺灣粵人聲張正義。而約自嘉、道以降,枋寮義民信仰祭祀圈的粵人,又逐漸透過枋寮義民信仰十四大庄制度,讓該區粵人能被組織於各大庄的公號頭家,與枋寮義民廟方各大姓家族之領導下,以凝聚共同的粵人族群共識與力量,來與淡水廳政經中心在的竹塹城閩人相抗衡。而清代北臺灣閩粵械鬥同樣激烈情況者,至少尚含「南桃園東側」與清代中港堡境內之客庄。可是「南桃園東側」與清代中港堡客家人,一開始並未出現特別崇敬義民信仰的氛圍,至少在中港堡的頭份義民廟方面,該廟乃遲至清代光緒11-13年左右,才由當地客家人自枋寮義民廟分香引進。清代頭分庄客家人引進義民信仰的歷史背景因素之一,自與從嘉、道以降的閩客械鬥風氣氛圍有關,然其引進之時間點之所以遲至光緒朝,則是與金廣福勢力拓墾大隘地區成熟畢,使中港堡與竹塹「郊區」兩地粵庄交通風險相對降低有關。
-
区域发展对客家聚落之影响:以新竹县芎林乡为例
-
作者:邱盈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区域发展 芎林乡 台湾知识经济旗舰园区 璞玉计画
-
描述:,實耐人尋味也正是本文關懷之所在。 為了瞭解「璞玉計畫」對芎林鄉環境變遷與區域發展的影響,本論文首先使用衛星遙測技術,觀察芎林客家庄在不同年代間的變遷情況;其次,由於人與土地的關係向來是客家文化深繫之所在,所以本論文亦透過深度訪談與田野調查,深度解析當地居民對土地利用變遷的看法與其態度。 本研究發現,區域發展對芎林鄉的影響至少表現在四個面向上,分別是:一、從衛星影像中看出農地面積的變化,顯示農業土地陸續被轉作他用; 二、區域發展直接影響居民的移動方式與人文環境,傳統的客家農庄有走入歷史之虞;三、,隨著土地徵收可能帶來的富裕:不論是農業政策抑或是開發計畫,區域發展與都市計畫已影響部份居民的價值觀,「取得最大經濟利益」已有代替傳統人地倫理關係的現象。四、自然與聚落景觀明顯受到區域發展的影響而改變。 本文因此建議政府應正視外部環境變遷對傳統人文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政策的形成過程中,必須落實公民參與的理念,尊重多元的意見。
-
潮汕区域文化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成果集
-
作者:王晶
来源: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潮汕区域文化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成果集
-
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
-
作者:孙文昌
来源:北京:地质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
-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第十一届全国区
-
作者:夏学英
来源: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第十一届全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