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把“客家话流行歌”唱给世界听
-
作者:黎秀敏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华D在演唱。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姓名:冯浩华
艺名:华D
年龄:36岁
出生地:惠阳区陈江镇
“涯(他)系爱大声笑,系(是)好开心值得自豪,客家人系有料,石古(石头)来变金条……”首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颁奖盛典近日在广东梅州举行。惠州籍歌手华D以一首《客家人系有料》抱走最
-
当代客家青年应扬长避短锐意进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简介】
刘明贵,嘉应学院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管理科学和教育管理研究,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3项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记者游文君实 习 生叶柳青
青年,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希望;客家青年,担负着
-
客家人老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小说]
老黑,混在深圳的一客家中年商人,狮鼻,虎目,阔嘴,因为坚持爬山和打羽毛球,四十高龄尚无明显的将军肚。会做生意,爱学语言,熟练和部分掌握英、日、普通话、天津话等等多门外(地)语,见什么地儿人就说什么地儿的话,老黑因而口音游离。除了英语是学院派之外,其他多数是靠野路子自修,说话时难免不
-
发挥客家妇女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肖伟良
客家妇女的传统美德对廉洁思想、文化的教育和推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挥这支人数众多、普及面广,并且其他力量均无法替代的队伍的作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和风细雨式地把廉政清风吹进万家。
一、客家妇女的贤良淑贞是廉洁清风的“滋生地”。客家先民多出书香世家,妇女同样受到儒家礼教的
-
电视剧《下南洋》五大精彩看点 永定土楼取景 展现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通讯员 刘永良
3月3日,38集电视连续剧《下南洋》在央视八套晚间黄金时间强势推出。《下南洋》以永定客家人简家和陶家为背景,以南洋华侨为中国革命筹集经费为主线,向观众全面展示世界独有的客家土楼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下南洋》在永定土楼拍摄近一个月,精彩看点很多。
一
-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
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Lin Feng Mi
-
作者:吴颂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风眠 西学东渐 中西调和 中国画 民族性 时代性
-
描述:。他在深入钻研、分析和比较古今中外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历史之后,提出了“中西调和”理论,从情感与理智的平衡、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艺术时空的转换,到“个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美学命题的提出,构成了一个完整
-
美浓镇:客家风情美而浓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原乡缘文化村
美浓镇客家擂茶馆
美浓镇客家菜馆
清乾隆元年,一批屏东的客家人在林丰山兄弟带领下,来到灵山下的平原上开垦,因这里“地处山明水秀之间而取弥,居民皆务农而取浓”(一说是美浓镇因开垦之时经常烟雾弥漫),故名“弥浓庄”。他们在此立碑开庄
-
祠堂升一盏灯笼 家中添一员新丁 龙门客家村落昨举行上灯仪式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祠堂内挂上了新灯笼寓意“添新丁”。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村民在祠堂前敲锣打鼓庆祝。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刘倩 严艺超
上灯又叫“升灯”,是客家民间风俗,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新添男孩,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昨日,是农历正月十三,龙门县部分乡村按照习俗举行了上灯
-
闽台客家民间文化的共同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闽西是客家祖地,唐宋以降,北方士民大量流人集聚在闽粤赣边,汉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客家文化;更重要的是,这里浩浩南流的汀江,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浇灌、航运和对外开放的通道,相对高峻的大山又有助于保存固有的文化内核,以至于灿若星辰的客家民间文化事象得到保持,而没有在时代的脚步中被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