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维系客家移民新生代的情感纽带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志山(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
客家文化属于移民文化。客家华侨的回归故里,投资创业,必然带来在居住国形成的海外客家文化,这是一种融入了客家华侨居住国文化元素的新客家文化。它伴随客家华侨的资金和技术向祖籍国的流动,必然对祖籍国的客家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促使祖籍国客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移民与其新
-
世遗客家土楼成为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新华社福州10月8日专电 (记者 巫奕龙) 今年8月下旬,取材于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的福建省首部原创歌剧《土楼》在福建大剧院连演4场,轰动榕城。今年11月,《土楼》将代表福建参加首届中国歌剧节展演,明年4月将参加国家大剧院“全国歌剧新春季”展演。
歌剧《土楼》是在永定客家土楼的“肥田沃土”
-
客家文博会亮点纷呈精彩可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李少凤 通 讯 员 蔡小玲
四大特色、五大板块,集聚各地文化创意产品、统筹各方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一场精彩非凡的客家文博会。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13’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简称“客家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客家文博会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企业投资的市场化方式运作,旨在突显客家特
-
梅州客家围龙屋大批被拆
-
作者:彭晨 罗玲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商报讯】(记者 彭晨 实习生 罗玲)梅州新规划的江南新城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伴随而来的是大批客家古居被拆除。6月中旬,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帖,呼吁拯救梅州围龙屋。随后,知名建筑艺术师方振宁转载了该
-
百岁老人穿针引线做女红每天早餐必吃客家黄酒煮鸡蛋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寿星简介:黄招娣,1910年生,100岁。
长寿宝典:每天必喝客家黄酒,早餐吃鸡蛋酒。
每个高寿老人都有自己的长寿宝典,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位喜食客家黄酒的老人——— 黄招娣,她每天早餐都要吃鸡蛋酒,饭后也喜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老人身体硬朗,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位100岁的老人还能穿针引线做
-
你在惠州还好吗———一位惠州新客家与家人的对白(散文诗情景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禄泉
[时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人物:儿子、未婚妻、父亲、母亲]
儿子:那是一个冬季的日子,雪花飘飘,寒风呼呼。在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忽然刮起了一股旋风,“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我正是乘着这股旋风,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水土……哇!那是一波狂潮,从内地驶向南方的车流根本
-
吃生态客家菜,告诉你负离子的味道
-
作者:梅云霞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开刀坑鳗蒜子火腩焖
梧桐山水豆腐
脆皮乳鸽
>冰镇黄秋葵素鲍
“吃货团”第8期
好事来生态农庄
地址:横岗街道西坑均全围39号梧桐山脚
推荐菜:客家碌家鹅、开刀坑鳗蒜子火腩焖、脆皮乳鸽、枸杞叶上汤、天麻炖老鸽
因为地处梧桐山脚,好事来生态农庄比其他农庄多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抬头梧桐山和绿
-
老实憨厚客家菜 新鲜和原味是关键词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酿豆腐
客家盐焗鸡
香焗东江源鱼
在广东美食中,客家菜拥有着非常朴实的菜式形象。它实惠、低调,一煲汤、一道菜,不动声色间就能享受到地道的健康家常美味。朴实,并不意味着平凡。客家菜对于食材要求极高,味道也最讲究新鲜和原味。所以,去吃客家菜的人,多数不是为了吃菜的摆盘和创意,而是为了自己的胃和
-
“姐妹花”编客家山歌颂生活唱了40多年山歌的杨圣玉杨来珍最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姐姐杨圣玉在舞台上演唱客家山歌。 本报记者陈秀峰 摄
祖籍河源市龙川县的杨圣玉、杨来珍姐妹俩,从10多岁起就开始唱客家山歌,如今40多年过去了,退休后的姐妹俩重新加入到演唱客家山歌的行列中,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也为弘扬这一本土文化艺术发挥着余热。
妹妹杨来珍
自编自演山歌赞陈江颂
-
[文艺腔客家私房菜] 执念私享齿颊间光阴流转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私享家的空间设计是生活中难寻的古意探幽。
复古电影胶片混搭中西现代元素,是令人惊喜的亮点。
鲍汁猪蹄鲜美可口。
香煎黄花鱼干是响当当头牌。
番茄甜品内镶甜玉米粒。
本周新贵
私享家文化美食
冷静得不带烟火气的名字,必须写出来才能够引得一片略带食欲的颔首附和。十足的文人作派,让人根